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0.9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闊論高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趙勤,字益卿,南陽人。……為南陽太守,桓虞功曹,委以郡事。虞下車,葉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郵。到葉1>見霸2>,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霸即解印綬3>去,勤4>還入新野界。令聞霸已去,遣吏奏記陳罪,復還印綬去,虞乃嘆曰:「善吏如良鷹矣。」 〔注解〕 (1) 葉:葉縣,地名。地約在今河南葉縣南三十里。 (2) 霸:雍霸,漢葉縣縣令,生卒年不詳。 (3) 印綬:印信和繫在印信上的絲帶。綬,音ㄕㄡˋ。 (4) 勤:趙勤,字益卿,漢南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南陽太守。
油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額外的好處、利益。多指不正當的財物。[例]他擔任縣令,收受紅包,撈了不少油水,最後遭撤職查辦。
刎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同生共死。《東觀漢記.卷一四.田邑傳》:「衍與邑素誓刎頸,俱受重任。」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訖刎頸之良遊。」
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瑣屑而偏頗的言論。《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靜。《太平廣記.卷四五六.餘干縣令》:「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北宋初年宰相。曾祖父是唐朝|唐末任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趙迥,五代時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司馬。趙普生於薊州,後唐末年,趙迥舉族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又遷至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初任隴州巡官,王勛很看重他,後周顯德元年(955年)七月,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辟為從事,與楚昭輔、王仁贍同事。顯德三年(956年),他成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的幕僚。趙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後趙普任幕府推官。之後宰相範質奏調趙普任渭州(今甘肅平涼)軍事判...
長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代官員享有六百石以上的爵祿稱為「長吏」。《漢書.卷五.景帝紀》:「吏六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亦用來指縣吏。《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縣令、長,……,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
元方季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難兄難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東漢時太丘縣令陳寔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兄弟兩人學問淵博,品德高超,在當地享有盛名,因此有人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君」。有一次,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互相爭論,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最優秀的。兩人各執一詞,沒有結果,便決定去問祖父陳寔,請他裁決。陳寔聽完後,回答說:「元方這個哥哥做得真不容易,而身為弟弟的季方也很不簡單。」意思是說季方好得使元方難做他的哥哥,互相匹配;而元方也好得使季方難做他的弟弟,互相匹配。後來「難兄難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後世轉而用於諷刺兩人同樣差勁,表現差...
舊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唐.韋應物〈燕李錄事〉詩:「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三國演義》第五回:「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也作「舊時」。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王勃恃才傲物,經常得罪人。後任虢州參軍,不久就因事罷官。父親也因此降官去做交趾縣令。王勃去交趾看父親時,渡海溺水而死(一說溺水後受驚嚇而死),只活了二十幾歲。許多從事漁業、航海者悼念王勃,尊稱他為水仙王,供奉於船上、港口、河邊。 思想王勃的詩多抒發個人情志,也有一些抨擊時弊之作,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工於五律、五絕,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認為他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他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他在《上吏部裴侍郎啟》認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