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79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保的俗稱。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我是地方,不知甚麼人打死你父親在長街上哩。」《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地方呈明石知縣家財人口變賣都盡,上官只得在別項那移賠補。」
對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表示抱歉。《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錢縣令巴不得有這一句話,省得他為難,有什麼不遵諭的,卻故意說道:『只是對不住陸大人。』」也作「對不起」。
昏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昧平庸。宋.蘇軾〈思子臺賦〉:「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將以為明王之龜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這日叫幕客敘了揭帖稿,取來燈下自己細看:『為特參昏庸不職之縣令以肅官方事』。」
爭風吃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爭奪感情而生嫉妒之心,爭執之事。多用於男女關係上。「吃」文獻異文作「喫」。《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那月香好副嘴臉,年已長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見得。那時我爭風喫醋便遲了。」《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錢,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錢。爭風喫醋,打吵起來。」也作「爭鋒吃醋」、「吃醋爭風」。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遠侯。 (2) 扶風安陵:東漢右扶風安陵縣,地約在今陝西省咸陽縣東二十里。 (3) 徐令:徐縣縣令,班彪之官職。徐,指臨淮郡徐縣,約在今安徽省盱眙縣西北八十里。 (4) 彪:班彪(西元3∼54),字叔皮,東漢扶風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繼司馬遷《史記》作西漢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歿,後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即今《漢書》。 (5) 輟業:指停止抄書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詳。西漢北地義渠道人。昭帝時出使大宛,降服樓蘭、龜茲。因誅匈奴使者,還拜中郎。後又斬樓蘭王,被封為義陽侯。 (7)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
大獲全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敗對手或敵人,獲得全面性的勝利。《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請伏兵於河口,乘其將濟而擊之,必大獲全勝。」
蛇影杯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劭之祖父。曾官至武陵太守。 (3) 汲令:汲縣縣令。東漢時,汲縣隸屬河內郡,今位在河南省境內。 (4) 夏至: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5) 詣見:前往拜訪。詣,音|ˋ。 (6) 主簿:古時,郡府及縣廷均有此官。為太守及縣令身旁親近屬吏,相當於今之主任祕書。 (7) 杜宣: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郴下屬。 (8) 羸露:瘦弱,身體衰弱。羸,音ㄌㄟˊ。 (9) 赤弩:紅色的弓。弩,音ㄋㄨˇ。 (10) 攻治萬端:用盡各種方法治病。 (11) 愈:通「癒」,痊癒。 (12...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目錄1 生平經歷2 學術思想3 評價:4 相關故事:5 著作:6 作品: 生平經歷袁枚十二歲中秀才,乾隆四年中進士,選入翰林院。曾任溧水、江浦、沭陽等縣縣令。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于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
周敦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生於北宋真宗天禧元年(西元一○一七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六年(西元一○七三年),享年五十七歲。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今湖南道縣人),雖生於仕宦之家,性素不喜舉業,僅得授鄉縣之官,曾歷任梆縣、桂陽、南昌縣令達二十二年之久。著作:  現今流傳的有《太極圖說》、《通書》及詩文集等,皆收入《周元公集》中。觀點:一、主張立人極二、知幾通微三、默契道妙評價:一、宋代詩人1.東坡詩云:「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拋彭澤米,偶似西山夫。」2.黃庭堅:「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3.朱熹:「濂溪在當...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澂。”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共和三十有七年(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數也。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8%B1%E6%85%8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