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24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路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源,提供參考。 #《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1>我之豐沛2>,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
士別三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于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託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流覽些書,瞭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 ‘三史’ (...
父析子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劈柴,子擔負之。比喻子承父業。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贈戶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不當其身,而得于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文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文怯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縣令叫杜郎上來,問僧道:『可是這個?』東廊僧道:『不是,彼甚雄健,豈是這文弱的書生?』」
衙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署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惹得衙役們笑話。」也作「頭兒」、「頭役」、「頭翁」。
王佐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為卿相的才幹。《後漢書.卷六四.延篤傳》:「延叔堅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唐.楊烱〈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當朝一見,許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加以美人之贈。」
錯節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盤根錯節」。見「盤根錯節」條。01.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墨綬銅章,有錯節盤根之化。」02.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九齣:「錯節盤根須利器,看冰山終怕暘光瑩。」 
明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對太守,唐代對縣令的尊稱。《後漢書.卷二七.張湛傳》:「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一.贊公少公》:「唐人呼縣令為明府,丞為贊府,尉為少府。」
四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楊震任太守時,昌邑縣令王密夜間送十斤黃金予楊,謂深夜無人知曉。楊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不接受王密饋贈。見《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隋書.卷四七.韋世康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
浮生若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浮的人生,如同寄居塵世。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漸彌留,遺誨子孫,庶幾薄葬。」也作「浮生如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