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定名。《水滸傳》第八回:「他做下這般,高太尉批仰定。定要問他手執利刃,故入節堂,殺害本官,怎週全得他?」《文明小史》第五回:「金委員又告訴他,現在拿到幾個人,已經打了,收在監裡,等到審問明白,就好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脫嫌。如:「嫌犯尋找各種證據為自己脫,但被法官一一駁斥,最後還是被判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孽。《西遊記》第一三回:「今幸得聖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不知作了什麼業?今朝如此果報得沒下梢。」
不容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不容赦免。見「不容誅」條。01.《藝文類聚.卷五四.刑法部.刑法》引南朝宋.傅亮〈為劉毅軍敗自解表〉:「稽之典刑,不容宥。」罪不容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對面交際時的客套話,通常會有自謙的意思。《紅樓夢》第四三回:「那賴大的母親等三四個老嬤嬤告了,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2.陳述狀。《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問其服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過歸於某人或某事。如:「這樁車禍應歸於駕駛人闖紅燈。」《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今媯、戴二賊,謀殺我夫,只歸邊洪,將我家貲、童婢盡分去。」
2.認。《後漢書.卷六二.荀韓鍾陳列傳.陳寔》:「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伐有。晉.潘岳〈西征賦〉:「當光武之蒙塵,致王誅于赤眉,異奉辭以伐,初垂翅於回谿。」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秦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及應得的刑罰。如:「法官處斷案件時應求刑相當,不可僅憑個人好惡。」
迷天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犯的,與天一樣的大。比喻極大的過。《水滸傳》第二回:「汝等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犯著迷天大,都是該死的人。」《紅樓夢》第七七回:「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什麼迷天大!」也作「彌天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問。《書經.湯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請有夏。」《左傳.僖公二年》:「敢請假道,以請于虢。」
2.承認己過,自請處分。《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傳.王烈傳》:「盜請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兩親家兩親媽,各自請,認個悔氣,都道一樁事完了。」
3.請求免。《資治通鑑.卷五十四.漢紀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冀,乘輿乃其次焉。吏民齎貨求官、請者,道路相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