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為亂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胡作非為」。見「胡作非為」條。01.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那廝敢胡為亂做,把先皇聖旨不怕些兒個,平白地闖出這場禍。」 
武偃文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治已施行,武備已休止。形容天下昇平無事。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一齣:「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也作「文修武偃」。
移天徙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天易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
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答、稟報。《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不爭你死了,我這聖旨卻如何回話?」《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這副欽差,連日看見拉達,鬼鬼祟祟的到正欽差屋裡回話,他便趕過來聽。」
手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笏。古時大臣朝見天子時,用以記事備忘的狹長板子。北周.庾信〈楊柳歌〉:「連錢障泥渡水騎,白玉手板落盤螭。」《喻世明言.卷一二.眾名姬春風弔柳七》:「以妓為家,將一個手板上寫道:『奉聖旨填詞柳三變。』」也作「手版」。
炙手而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炙手可熱」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中》魏國公崔鉉1>秉政2>,鄭魯3>、楊紹復4>、段瓌5>、薛蒙6>一時俊造7>,鉉所取信。凡有補吏議事,或與之參酌。時人語曰:「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時魯為刑部侍郎,鉉欲引以為相,聖旨授河南尹,不測其事。赴後,上問曰:「鄭魯發後除改,卿還自由否?」鉉驚恐,密以此事訪於左右,云:「御扆上題此四句。」鉉益畏。 〔注解〕 (1) 魏國公崔鉉:字臺碩,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詳。宣宗初,出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封魏國公。鉉,音ㄒㄩㄢˋ。 (2) 秉政:掌握政權。 (3) 鄭魯:唐朝時人,生卒年不...
勢可炙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炙手可熱」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中》魏國公崔鉉1>秉政2>,鄭魯3>、楊紹復4>、段瓌5>、薛蒙6>一時俊造7>,鉉所取信。凡有補吏議事,或與之參酌。時人語曰:「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時魯為刑部侍郎,鉉欲引以為相,聖旨授河南尹,不測其事。赴後,上問曰:「鄭魯發後除改,卿還自由否?」鉉驚恐,密以此事訪於左右,云:「御扆上題此四句。」鉉益畏。 〔注解〕 (1) 魏國公崔鉉:字臺碩,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詳。宣宗初,出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封魏國公。鉉,音ㄒㄩㄢˋ。 (2) 秉政:掌握政權。 (3) 鄭魯:唐朝時人,生卒年不...
打嚴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其內容為奸臣嚴嵩當權,私造平天冠謀篡。御史鄒應龍知悉而將造冠匠丘、馬二人誘入開山王常寶童府中押禁,擬據以劾嚴。鄒又佯至嚴嵩處告密,嚴齎旨至開山府,寶童受應龍教,騙過聖旨,反用金鐧痛打嚴嵩,嚴逃出,決上殿參奏,應龍故指其面上無傷,嚴乃懇請鄒為作傷痕,鄒趁機痛毆以洩憤。
內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達皇帝詔令的內監。唐.張籍〈送鄭尚書赴廣州〉詩:「聖朝選將持符節,內使宣時百辟聽。」明.徐渭《雌木蘭》第二齣:「(丑扮內使捧旨上云)奉聖旨。卿討賊功多,特封常山侯,給券世襲。」
指鹿道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指鹿為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高是個生性奸詐、頗具野心的人,想要篡奪朝中大權。秦始皇帝病逝時,假傳聖旨,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接著立次子胡亥為帝,即秦二世,自己則當了丞相。當時胡亥年紀甚輕,因此趙高便專權攬政,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進而想要謀奪帝位,卻又怕朝中大臣們不服,於是就想出一個方法來試探。有一天,趙高就駕鹿跟隨著秦二世外出,秦王看見了就問說:「你為何騎著鹿呢?」趙高回答:「這是一匹馬。」秦王說:「你錯把鹿當成馬了。」趙高說:「皇上若不相信我所說的,可以問問其他人。」群臣中有人說是鹿,也有人說是馬。這時候秦王竟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卻相信了奸臣的說法。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