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刊之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稱譽他人著作有如典範一般。《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傳》:「伏以聖旨所定樂論鍾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教,致治所成。」唐.牛希濟〈褒貶論〉:「以一字稱褒貶之意,為千載不刊之典。」也作「不刊之書」。
七竅煙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告訴父親說,家人都在瓦崗城中安頓妥當,請邱瑞歸降。邱瑞聽後一時急得七竅生煙,主意全無。一會兒接到聖旨說皇上要賜死自己,邱瑞長歎一聲,吩咐邱福先去通報,即收拾十五萬人馬,歸降瓦崗。「七竅生煙」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焦急或氣憤到了極點。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
轉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時轉變念頭、想法。《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裴晤看了忙道:『不爭你死了,我這聖旨卻如何回話?』又轉念道:『聞道神仙,專要試人,或者不是真死也未見得,我有道理。』」《紅樓夢》第六四回:「又怕黛玉惱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實在的是為好,因而轉念為悲,已早滾下淚來。」
召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回來、叫回來。《精忠岳傳》第六○回:「掃北成功已在目前,忽奉聖旨召回朱仙鎮養馬。」
淋漓透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客氏:西元?∼1627,明熹宗乳母。熹宗即位後,封為奉聖夫人。仗帝之寵信,與閹人魏忠賢私通,假傳聖旨,殘害后妃,為亂宮中。至思宗即位,法辦二人,客氏於浣衣局被鞭笞至死。 (4) 魏忠賢:原名魏盡忠(西元1568∼1627)。少嗜賭,無力償債,遂入宮為太監。與熹宗乳母客氏私通,受熹宗寵信,掌東廠之事。權傾一時,干朝亂政,結黨營私,誣陷忠良。有不服者,俱遭殺黜,媚之者稱其九千歲。思宗即位,發其奸,訴其罪,忠賢行至阜城,自縊而死,詔磔其屍。
任勞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元帝允許。有一天,石顯故意回來得很遲,宣稱元帝詔令,喚開宮門。不久,果然有人上書控告石顯,假傳聖旨,私闖宮門。元帝看了笑著把奏章拿給石顯看。石顯趁機流淚地說:「陛下太寵信我,所以很多人嫉妒我,想陷害我。類似這種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英明君主才知道我的忠心。但我出身微賤,無法以區區之身承受天下人的怨恨。請准許我辭去中樞機要的職位,能回到後宮,來負責清潔灑掃的工作,我就死而無恨。請求陛下可憐我,讓我留下這條小命。」元帝聽了深表同情,再三安慰石顯,又重重賞賜一萬萬的錢財給石顯。這兩個典源一用「任勞」,一用「任怨」,後來被合用成「任勞任怨」,形容人做事熱心負責,不辭勞苦,不怕嫌怨。
聽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待、等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就叫押在附近尼庵,討個收管,一面聽候聖旨發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木耐賞戰糧一分,聽候調遣。」
不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如果、若是。《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從丈人家借辦得幾貫錢來養活命,不爭你偷了我的去,卻是怎的計結?」《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不爭你死了,我這聖旨卻如何回話?」
倒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發下。《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聖旨倒下,准復馬萬群原官,仍加三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