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笨口拙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才不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如:「他一向笨口拙舌的,常因言語不當而得罪人。」
便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言語明白流暢,也形容巧言利口,擅長辭令。《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減頭緒》:「三尺童子,觀演此劇,皆能了了於心,便便于口。」
口齒便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伶牙俐齒,能言善道。如:「他口齒便給,將一番話說得十分動聽。」
方寸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啟〉:「收紙長想,欣然感生,尋省遭罹,萬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
盜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欺世盜名」。見「欺世盜名」條。01.宋.鄭剛中〈論治道人材疏〉:「至若倚忠為奸,盜名欺世,無能為而可以害吾之有為,託能言而有以搖吾之國是者,茲又人君之所當去也。」02.《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視阿堵,而盜名欺世,實有所難;但人命事大,惟有將先生此舉,焚香告天,默表此心。」 
僅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僕1>始生六、七月時,乳母2>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3>。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僕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 〔注解〕 (1) 僕:我,自謙之詞。 (2) 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幼兒的僕婦。 (3...
伶牙俐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明.朱權《沖漠子》第二折:「你剗地敢伶牙俐嘴,誇強說會,使不著你唬鬼瞞神。」也作「俐齒伶牙」、「伶牙俐齒」。
畫中有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宋蘇軾稱讚王維的畫中含有詩意。後泛指畫作中有詩意。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六一居士下》:「丹青吟詠,妙處相資,昔人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者,蓋畫手能狀,而詩人能言之。」
一反常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全異於平時的狀況、態度等。如:「他平時口若懸河,能言善道,今日卻一反常態,一句話也不說,倒是令人百思不解。」
不甚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不很清楚。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一九.黃州野人》:「密伺之,見如人而毛者,搏之則逝,追之不及。百計羅絡,因結繩置壠間而獲焉,初不甚了了,養之數日始能言,乃實人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