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面八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圍各方。《水滸傳》第八○回:「原來梁山泊自古四面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野水。」《封神演義》第六九回:「匹夫!死活不知!四面八方皆非紂有,尚敢支吾而不知天命也!」也作「四方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藏、蘊含。《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傳.序》:「自古材賢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道盡這段日子裡的一切苦楚。「苦盡甘來」這句成語便是用來指艱難困苦的境遇已經結束,轉而逐步進入佳境。
安居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
勢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自古至今,用兵者以曲直為勝負,南北兩朝,勢均力敵,安知爾非送死哉?」
(諺語)貧困時乏人問津,富貴時車馬盈門。形容人情冷暖,嫌貧愛富。《平妖傳》第一八回:「平常裡認得的,只做不認得。街上撞著他,把扇兒摭臉,只當不看見。自古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瓜熟蒂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一一回:「弟聞自古虎子麟兒,必不容易出胎;況吉人天相,自然瓜熟蒂落,何須過慮?」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慾念太雜,令人神智昏亂,做出不合常理的事。見「利令智昏」條。 01.《紅樓夢.第六四回》:「自古道:『慾令智昏。』賈璉只顧貪圖二姐美色,聽了賈蓉一篇話,遂為計出萬全,將現今身上有服,並停妻再娶,嚴父妒妻,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
多難興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昭公四年》載,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答應下來,晉平公卻說:「我們有險要可守,又有優良的戰馬可用,齊國和楚國卻是多災多難。握有這三個有利的條件,我們就所向無敵了,沒什麼好怕的。」司馬侯說:「您這樣想是很危險的。自古以來,想倚仗險要地勢、戰馬,和鄰國的災難來取勝,是三件危險的事。古代的聖王都是以盡力修養德行和上天交通,沒聽說他們會專門依恃險要的地勢與戰馬的。而鄰國的災難,也是不可猜測的。也許因為國家多難,反而使國防更為鞏固,疆土更為擴大;也許因為國家無難,反而招致滅亡,失掉疆土。所以鄰國是否有難,您一定不可任意猜測。」晉平公聽了,...
一衣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語出《南史.卷一○.陳本紀下》。後亦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