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一句話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比喻話已說出口,難再收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自古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既有言在前,如今怪不得我了。」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2) 洛: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東控中原,西據崤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建都於此。 (3) 或:有人。 (4) 稠人:眾人。 (5) 昂昂然:高傲出群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九.忠義列傳.嵇紹》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也就被殺掉了。 反義飲水思源 一飯千金 論功行賞 故舊不遺 近義兔死狗烹 過河拆橋 卸磨殺驢 例句自古以來,能有幾個功臣能逃過鳥盡弓藏的命運?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成語典>>出版社:三民出版社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徑相同,車轍一致。比喻事物十分相像或在言行舉止方面非常相似。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九.白鹿》:「張方以伊、周自命,而舉動乃與先朝諂媚諸公,如出一轍。」也作「若出一轍」。
花團錦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這裡「花團錦簇」是形容人的衣飾華美之外,亦可用來形容文章的辭藻華麗,如:《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團錦簇一般。」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野人獻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野人奏曝注音︰|ㄝˇ ㄖㄣˊ ㄗㄡˋ ㄆㄨˋ漢語拼音︰yě rén zòu pù釋義︰猶「野人獻曝」。見「野人獻曝」條。 01.清.章炳麟〈記政聞社員大會破壞狀〉:「人情葆愛其所躬行,而欲施之鄰里,野人奏曝,自古而有之。」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語本《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後多比喻壞人互相勾結。《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游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釋義5 相似詞6 例句 解釋比喻不知足、貪得無厭 出處出自後漢書岑彭傳光武敕岑彭書約:「兩城若下,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鬚為白。」 故事隴,是今日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國之稱,甘肅正位居於中國的心臟地區,這兩省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時代,劉秀打敗了王莽,自己做了皇帝;當時,大將軍岑彭他曾經跟著劉秀打下了天水;接著又和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這時候,四川的公孫述急忙派兵援救隗囂,而把軍隊駐守在上邦。劉秀得到了消息,就叫蓋延和耿弇包圍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