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有文字的圓形石碑,用以記載事或頌揚功德等。如:「墓碣」、「斷碑殘碣」。《紅樓夢》第一○三回:「但見廟內神像,金身脫落,殿宇歪斜,旁有斷碣,字模糊。」
褒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美表揚。[例]校長在週會上褒揚他的救人事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訛」一語。據王氏的說法,〈蘭亭集序〉為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勁健,盡善盡美,為書法名品。其真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智永再傳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
壯志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陳思王曹植曾作〈學宮頌〉來表彰孔子的德行和事。文中提到孔子不只胸中充塞仁義,更能將仁義之說,推廣於天地之間;至於他的志向更是豪邁得直上雲霄。由於他這種秉持仁義的德行和高超陵雲的心志,使得隨他學習修行的三千學生,個個都是傑出賢能的人才。〈學宮頌〉的原文為「志陵雲霓」,陵是登上或升上的意思,文獻上多通作「凌」,後人常說「凌駕」於某某之上,用的就是這個意思。雲霓高掛天空而無上,因此志陵雲霓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志非常雄壯、高遠。「壯志淩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志氣高遠。
聲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附於《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下。東晉時,大將軍王敦因恃功專橫,有意篡奪元帝司馬睿的政權,於是發兵反叛,打入石頭城(今南京市)。元帝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亂,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勸說。當時正值王彬的好友周顗遇害被殺,因此王彬先到周顗的墳前弔祭,痛哭了一場,然後才去見王敦。王敦見他面容憂傷的樣子,就問了原因。王彬哭著說:「剛剛我在周顗的墳前痛哭,現在心裡還很難過。」王敦聽了,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
快刀斬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刀斬亂麻」原來可能作「快刀斬亂絲」。三國吳.謝承的《後漢書》中記載一則東漢方儲的事。方儲學習《易》經,精通圖讖,並且擅長天文。東漢章帝時任命他為郎中,他認為自己文武兼備,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章帝賞識他的才能,給了一大把亂絲讓他整理,只見他拔出佩刀,將亂絲斬斷,然後說:「反經任勢,臨事宜然。」意思是:處理事情應當順應情勢讓它回歸常理。這個故事本來說的是「快刀斬亂絲」,後來可能是「亂絲」如「亂麻」,所以演變成「快刀斬亂麻」這句成語。「亂麻」的用法如《紅樓夢》第六回:「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快刀斬亂麻」,就用來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複雜錯綜的問題。
腳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前人所留下,可以作為後世模範的行誼、事。如:「踏著先烈的腳步前進。」
惡名昭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良的事為眾人所皆知。如:「他在地方上仗勢欺人,早已惡名昭彰了。」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灣戰略地位之重要,一改之前消極政策,開始積極經營台灣。 參考資料陳翼漢,2003,歷史事件、意義與史之探討:以臺灣事件及琉球藩民墓為例。陳枝烈,2004,牡丹社事件: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原住民教育季刊,no. 35:109-28。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牡丹社事件
聳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聳人聽聞」原作「聳動聽聞」。聳,驚駭、驚動的意思。聽聞,所聽到的事情。「聳人聽聞」的意思是指人對於所聽到的事情感到驚駭。宋朝周密所撰《齊東野語》這本書記載很多南宋舊事,而〈洪君疇〉一文是寫洪君疇的生平事。洪君疇,名天錫,宋朝泉州晉江人。理宗寶祐年間,宦官、外戚為禍,卻沒人敢上書彈劾,那時洪君疇恰好被任命為御史,他一向敢於直言,任職後在首次上呈的奏章,強調身為御史,應以公正無私的心,匡正君主行為,並且說:「職責所在,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當然,這種看法和官場諂媚風氣相達異,使人聽到這些話後大為驚駭、震憾。後來「聳人聽聞」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使人聽後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