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1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極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嚴酷的刑罰,指死刑。《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李斯竭忠,胡亥極刑。」唐.薛調《無雙傳》:「尚書受偽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
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尚的節操。《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游於趙。」
枯木朽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朽的樹木枝幹。比喻老弱無用之才。《漢書.卷五一.鄒陽傳》:「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祇怨結而不見德;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也作「朽株枯木」。
恢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廣大、寬宏。《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
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耿直之士。《漢書.卷五一.鄒陽傳》「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句下顏師古注引服虔曰:「殷之末世介士也。」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
忿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怒而不能容忍。《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定累世之功。」
偏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信某一方面的話。《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故偏聽生姦,獨任成亂。」
富比陶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陶朱公。衛,衛公子荊。比喻極為富有。《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孤,與齊久存。」
不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停留、不稽留。《文選.鄒陽.上書吳王》:「高皇帝燒棧道,灌章邯,兵不留行。」唐.李善.注:「言攻之易,故不稽留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祗懷憂。」
2.不留意、不耽溺。《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文選.嵇康.養生論》:「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