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明史.卷一六九.王直列傳》:「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依賴。如:「託福」、「託庇」。《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臣託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下。」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1>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2>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3>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4>...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歷代名臣奏議.卷一八五.去邪》引宋.衛涇〈論蘇師旦狀〉:「臣所奏文字,已得旨依。徒以三吏之故,稽留敕命,委曲求全,是下刑政獨行公卿而不行於胥吏,何以服人心,何以令天下?」
先入為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最早聽見的說法當做是正確的,而不願做任何的改變。語本《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唯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表示最早聽到的話容易在心中留下深刻的主觀觀念,而難以接受其他說法。《文明小史》第二九回:「盧主事這般拘執,便有他同寅一個韓主事異常開通,卻已在堂官面前先入為主,極力贊說這改法律之舉是好的。」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宋.司馬光〈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臣竊惟下天性純孝,振古無倫,事無大小,關於祖宗者,未嘗不勤身苦體,小心翼翼以奉承之。」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做事熱心負責,不辭勞苦,不怕嫌怨。《明史.卷二五三.王應熊傳》:「下焦勞求治,何一不倚信群臣,乃群臣不肯任勞任怨,致下萬不獲已,權遣近侍監理。」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據《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引)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心中存有某種意念。如:「不懷好意」、「少懷大志」。《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惟下留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黃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