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1>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2>之前,有金人3>焉,三緘4>其口,而銘5>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太公金匱》。 (2) :臺階、階梯。 (3) 金人:金屬鑄成的人像。 (4) 緘:音ㄐ|ㄢ,閉。 (5) 銘:刻鏤。〔參考資料〕 《太公金匱》(據《意林.卷一》引)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據《陳龍川文集.卷一》引)1>朝得一才士而暮以當路不便而逐,心知為庸人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泯其喜怒哀樂,雜其是非好惡而用,依違以為仁,戒喻以為義,牢籠以為禮,關防以為智。下聰明自天,英武蓋世,而何事出此哉!天下非有豪猾2>不可制之姦,虜人3>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夫喜、怒、哀、樂、愛、惡,人主之所以鼓動天下而用之之具也,而皇極之所謂先作者,不使加意於其間耳,豈欲如老莊所謂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指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 (3) 虜人...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孔叢子.連叢子下》:「若夫顧其遺嗣,得與群臣同受釐福,此乃下愛屋及烏,惠下之道。」
功虧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海瑞《海瑞集.上編,中舉前後時期.平黎疏》:「功虧一簣,坐失事機,下將奚取哉!」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好演奏給他聽。在奏樂過程中,有許多隻黑鶴聞聲飛來,與樂齊鳴、共舞,聽得晉平公龍心大悅,又問師曠是否還有更高亢的音樂?師曠說還有清角樂,平公又要求要聽,師曠說:「不行!這是黃帝與鬼神在泰山相會而作成的音樂,今下您德行不夠高,不可以聽,聽了恐怕會有災禍。」平公仍然執意要聽,師曠只好遵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採信、取信。如:「聽信」。《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而大臣歸咎于刑獄之濫,下聽之,故肆赦天下以為禳救。」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hì釋義︰猶「不學無術」。見「不學無術」條。 01.宋.歐陽修〈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使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諂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絡繹不絕」。見「絡繹不絕」條。 01.《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海恭王彊》:「皇太后、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絕。」(源)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玉露.卷三》:「世之人舉動差謬,文過遂非,不肯認錯者多矣。」 03.《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倘下文過遂非,再信讒言,微遊妓館,則忠言結舌,不聞於上。」 參考詞語︰護過飾非注音︰ㄏㄨˋ ㄍㄨㄛˋ ㄕˋ ㄈㄟ漢語拼音︰hù guò shì fēi釋義︰猶「文過飾非」。見「文過飾非」條。 01.《清史稿.卷三一九.和珅列傳》:「故事,實錄不載武試策問,和珅率對不以實,詔斥護過飾非,革職留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管、關住。如:「把雞鴨圈住。」《晉書.卷四六.劉頌傳》:「魏氏承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