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物理風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ermal Expansion)岩石白天受太陽照射而溫度提高、體積膨脹,夜晚因輻射迅速散溫而溫度降、體積收縮。這種反覆的脹縮作用在熱帶乾燥地區最為明顯;通常在岩體表層產生薄層的剝落。 凍裂作用 (Frost Action)凍裂作用又可稱為楔裂(Frost Wedging)滲入岩石裂隙中的水,因氣溫降低而結冰,體積增加為原來的110%,擠壓兩側岩體,逐漸撐大裂隙。當氣溫升高後,除了原本冰體溶解的水外,新增的空間又容納更多後來流入的水,然後在氣溫下降時再度結凍,進一步稱大裂隙。岩石長時間經過反覆的凍裂作用而逐漸碎裂。此...
高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高而。漢.禰衡〈鸚鵡賦〉:「嬉遊高峻,栖跱幽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空泠峽,峽甚高峻。」
腳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路引,舟車經過關卡的憑證。《金瓶梅》第二回:「次日,領了知縣禮物、金銀、駝垛,討了腳程,起身上路,往東京去了。」
2.行走的速度。如:「你先走吧!他腳程很快,不必多久就會趕上的。」
3.步行的路程。如:「從汐止到新莊要花半天的腳程。」
兀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助詞,無意義。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垓心裡手掿著槍,殺場上硬睜著眼,哥也!敢戰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憚。」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兒走到地南頭,您去兀那熟耕地裡可都翻觔。」
塊體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很截然不同的差異。 主要的塊體運動方式: 1.崩落 河流和海浪等外營力侵蝕山坡的坡腳,使其後退並變,逐漸降低其對上邊坡的支撐力,繼而使上邊坡岩體發展出張力裂隙,最後破裂,並受重牽引而崩落。崩落在坡腳的物質逐漸堆高而形成錐狀的堆積地形,稱為崖錐(talus)。崖錐的坡度與崩落岩石的大小有關;由於顆粒愈大,彼此間的滑動阻力也愈大,因此由其所堆積的地形有比較峻的邊坡。 2. 流動 Flow山坡上或山谷中,含著大量水分的泥沙,往下坡快速移動的現象,稱...
斷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壁,峭的崖壁。如:「這條路的一旁就是斷崖,非常危險。」
進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進出發。[例]我們沿著蜿蜒的小徑,向峭的山崖進發。
地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勢。[例]地勢峭、地勢平坦
廬山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兒童中期的身體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具有許多基本動作技能,使他們能平衡、跑步、跳躍、和丟擲。到了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許多女孩開始出現生長增的現象,直到青春期才結束。生長增從手臂和腿的快速成長開始。此時,體幹大小並沒有隨著改變,結果造成長手長腳的瘦長外表。因為骨頭的成長發生在肌肉和軟骨結構的發展之前,使得這個階段的兒童暫時有動作不協調的現象,同時也較無力氣。(註1)  最慢在進入五年級時,幾乎所有女孩的生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