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落千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聆聽穎師彈奏古琴後,寫下這首〈聽穎師彈琴〉詩,內容表面上描擬琴聲的高低起伏,並且訴說心中的感動,一方面則暗喻宦海的浮沉。其中「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兩句,以攀登高山突然摔落,來形容琴聲由高音驟然下降到很低,比喻為官要小心謹慎,不能大意,否則一失足就會摔下千丈深的谷底。後來「一落千丈」被用來比喻成績、地位、景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上的小波紋。《說文解字.水部》:「淪,小波為淪。」唐.韓愈〈送惠師〉詩:「崔崒沒雲表,陂陀浸湖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低矮的。如:「夜幕低垂」、「黃昏時,太陽低懸在海平面上。」
一帆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帆風順,若照字面上來看,就是指船帆張開,一路順風。這本來是行駛帆船,自然產生的一種景象,但也切合了行船人的期盼心理,因為「一帆風順」代表的就是一路暢通,一路順利。在文獻中,出現這句話比較早的是楊萬里的〈曉出洪澤霜晴風順〉詩。楊萬里,西元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的詩在當代頗具影響力,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早年從江西詩派入手,中年以後轉而批評江西派的弊病,從而走上師法自然的創作道路,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號為「誠齋體」。典源的這首詩是描寫自然景色,以及和朋友之間送行的經過:一連下了好幾晚的雨,冷冽的空氣使得岸邊的江水像雪一樣的凝凍起來,水波晃動,日光照進了船上。而我們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稱為靜電。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透過無數的科學家努力,人們逐漸認識到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件事。 發明人<註1>富蘭克林是位卓越的科學家,他為了研究電學,曾經付出過很多努力,發生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館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這引起了富蘭克林極大的興趣,他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的吸引住了。隨後,他開始了自己一系列的電學試驗。1752年的夏天,富蘭克林在美國費城所做的實驗最為膾炙人口,他在雷電交加時放風箏,將空中的電荷引下,證實閃電就是大量的...
望文生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鑿附會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詞句正確的內容。《孽海花》第四回:「不論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實證據,纔許你下論斷,不能望文生義。」也作「緣文生義」。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未嘗見全牛」來形容庖丁解牛不受形體限制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目無全牛」這個成語,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我們自己熟悉的世界。Hermes是神的信使,他把諸神的旨意傳達給凡人,在荷馬的敘述裡,他通常是從字面上轉達諸神告訴他的消息,然而,特別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詮釋)的任務卻恰好在於把一種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表達的東西翻譯成可理解的語言。(何萬福,2004)  詮釋學至狄爾泰(W.Dilthey,1833~1911)強調精神科學方法論,有別於自然科學。至五十年代的海格爾(M.Heidegger,1889~1976)、七O年代的嘉達美(H.G.Gadamer,1990~)使詮釋學理論更加完整。 基本理論重視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水面上漂浮,內含氣體的球狀物。大的稱為「泡」,小的稱為「沫」。如:「泡沫」、「水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例]漂浮、懸浮、載沉載浮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