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啞然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嚇得說不出話,臉色也變了。《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那外國人便啞然失色的走到前面,和一個光著腦袋的外國人嘰哩咕嚕了半天。」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
聞雷失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三國蜀主劉備進食時,聽到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大吃一驚,筷子遂掉落地上,此時正逢雷雨,劉備乃託言是因打雷受到驚嚇。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注引《華陽國志》。後比喻利用巧言掩飾真情。
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呆滯不靈活,或受驚嚇得沒了主意的樣子。如:「他剛剛受到驚嚇,現在整個人如木雞般的失了魂。」《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扁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不怎麼喜歡有光的環境,有幼蟲來看,我們常在木頭內發現幼蟲,牠會不斷蠕動必努力往木頭鑽入,也許受受到驚嚇的關係,還會排出一粒橢圓形的糞便。而在蛹的階段扁鍬形蟲還不會爬行,但對光源仍然是相當敏感,只要一見到光或受到干擾,就會看到扁鍬形蟲不斷翻轉扭動,一下向左邊扭動,一下向右邊翻轉。(註2) 生殖器扁鍬形蟲身上的外生殖器,在幼蟲階段是無法看的,成蟲也只有在與雌性交配時,才會短暫的伸出,並無法仔細觀察構造。剛化成雌、雄的扁鍬形蟲,身體都成雪白色、雄性特徵是外生殖器中央有一條巨大的陰莖,這條陰莖的兩側另有兩條較短小的外辦、型態成...
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驚嚇別人。如:「你少唬人!事情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瞠目作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路過金陵,投宿在官舍裡,正打算休息時。突然見到兩個怪人「瞠目」直視著他,還說了些怪話。這個官員被驚嚇得魂不附體,趕快搬離官舍到客棧的故事。 「結舌」的意思是說不出話。出自《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漢哀帝時,外戚專政,國家危亂,待詔李尋上書直諫哀帝,他勸哀帝: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要能夠任用賢能。不能讓賢能之士像成帝時的王章一樣,因為直言極諫而被誣陷至死。這樣會讓「智者結舌」,賢能之士都不敢開口說話,為國家做事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瞠目結舌」,形容吃驚、受窘的樣子。如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秀姑》:「良久,覺腰間頓輕,用手捫搎,則腰纏盡失,蓋已為劙囊者竊去,瞠目結舌...
面無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因受驚嚇或生病而臉色發白的樣子。如:「他像見了鬼似的,嚇得面無血色。」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很枯燥等。睡眠障礙(Sleep Terror Disorder)主要症狀為睡眠中感到極度的恐怖而被驚嚇,通常會在入睡後1-2小時內發生,驚嚇現象會持續約1-10分鐘左右:心跳急速加快,大量地流汗,呼吸急迫,一時無法保持清醒狀態,早上起床只記得曾發生過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幾乎不記得晚上所夢到的內容。
臉都綠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受到刺激而導致臉色改變。多指驚嚇或羞怒。如:「那個年輕人騎機車肇事,嚇得臉都綠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