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展性視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性視導
|
組織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要素(organizing elements)原則上課程結構能區分出的要素,即代表課程組織時,就以這些要素為對象來進行組織的工作。預定的結構,潛在的影響了組織工作的進行方向。不過目前課程實施的現況,亦提供我們許多思考的素材,可據以提升課程組織的成效。大體來說,課程組織實的要素即課程選擇的對象,但是組織工作要考慮更多。因此課程組織裡,學生學習內容要素有下列數種:1.知識:用事實、術語及概念所描繪的世界及說明的關係和事件,亦構成了學科課程之大部分。2.認知過程:知識其實以包括了認知過程,但對有些設計者而言,習慣上把知識視為具體、固定與書本上的東西,並且另外列出認知過程。有時人們亦會用結果之知及...
|
系統條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條件(System conditions)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當代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最顯著貢獻是提出了學習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學習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條件。為學習設計教學,其宗旨在於安排促進學習過程展開和學習結果習得的教學策略。迪克的系統設計論、加涅的學習條件論、羅米索斯基的知能結構論、梅里爾的成分呈現論、賴格盧特的精細加工論、坦尼森的交互認知複合性學習模式、德姆波的認知學習方式、羅耶的遷移教學設計、蘭達的算啟教學論、凱勒的ARCS動機設計模式、沃特科沃斯基的TC動機設計模式、斯皮策的動機情境觀、巴納斯的綜合性教育系統設計、賴格盧特的ISD轉型觀等等都是從不同的...
|
參觀旅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觀旅行是基於讓學生走出教室外,實地觀察某種人、事、物或過程的一種活動,使學生可以接觸到不能在教室裡觀察、學習的事物。對於喜歡親身參予之學習者來說,尤其是許多兒童,參觀旅行此種活動提供之具體經驗相當有價值。其活動內容須與正常課堂內容有關。要確定參觀目標,有前導及追蹤活動:前導活動使學生在參觀前有所準備;追蹤活動協助學生從參觀旅行獲益。評鑑與追蹤是參觀旅行活動很重要之一環:若參觀目的是獲得事實資料,則可採正式評鑑;若是以形成某種態度或欣賞能力為目標,則可採用討論、角色扮演或藝術創作等活動。無論採用甚麼方式,都應該有追蹤活動評鑑參觀旅行之功效,其內容與方式都應加以注意。目錄1 內容2 功用3 關鍵...
|
資源依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依賴目錄1 定義2 資源3 依賴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資源依賴觀點視環境為獲得稀有資源的地方,目的在達成組織的任務與專業過程。環境資源一般有以下四種:資本、人事(如:學生、老師、行政人員、學校志工、董事會成員)、資訊與知識(如:研究成果、發展與評鑑方案)、產品與服務(如:指導教材、測驗分數服務)。組織為了環境而競爭與分享。(註1) 資源所謂的資源,在大環境的觀點看來,所指的應該整個地球上可用之各種能源都算是資源的一種,然而在此我們以教育為目標作探討時,所要著重的部分則是教育環境,所謂教育環境的資源包含臨境地區的富庶程度,政府投注量的多寡等等,若是一個地區未能得到相當良好的投資,有不是...
|
初級與次級文化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巴夫洛夫相信,人類行為要比其它動物行為複雜得多,因為人類懂得使用語言-巴夫洛夫稱之為次級符號系統。初級符號系統即包含有機體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包括已習的反應與非習得的反應。在此討論的學習問題與初級符號系統有關。即使文字只是現實事物的代表符號,也一樣能形成反應的制約,因此,文字能控制我們的行為。舉例來說,對曾帶來痛苦或焦慮的現實事物,我們會加以避免,而對貼有危險或傷害之類警語的東西也一樣會避開。 舉例有關語言如何使古典制約變複雜的舉例可在語意類化部分中見到。語意類化的研究顯示出對刺激的意義得反應,要比具對具體刺激對本身的反應。更容易形成制約,...
|
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目錄1 我國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演進2 教育專業發展3 我國師資素質管理之展望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我國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演進台灣地區中小學師資的管理機制,其實與培育制度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被視為精神國防的師範教育,更成為政府確保校園安定的教育尖兵。我國現行之師範教育制度,可追溯至1938年所公布之規範小學師資培育的《師範學校法》以及童年公布之規範中學師資的「師範學院規程」。此二項教育法令,明白指出政府為師範教育的設置...
|
情緒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大部份的青年都會在某些時候經歷到情緒衝突。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為他們在身體形象、被期待的角色、和同儕關係上都處於快速而明顯的變化階段。從小學轉變到國中,然後到高中,讓他們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對大部分的青年而言,情緒的苦惱是暫時的,而且能圓滿解決。但對某些青年而言,這種壓力會導致青少年犯罪、藥物濫用、或企圖自殺。 舉例 在小學高年級,與身體、認知、和社會發展有關的情緒問題也是相當普遍的。雖然一般前青年期的兒童是快樂而樂觀的,但他們也有許多恐懼,像害怕不受同儕團體接納、沒有好朋友、受父母懲罰、父母離婚、或害怕學業表現不佳。 此年齡階段的情緒反應...
|
教師資格檢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1.1 歷史1.2 考試項目1.3 考試資格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歷史一、 為綜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之命題工作,確保命題品質,特訂定本總則。二、 檢定考試分為幼稚園、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小學及中等學校四類科。 考試項目各類科應試科目共四科,包括共同科目二科、專業科目二科,應試科目名稱及命題範圍如下:(一)共同科目:1. 國語文能力測驗:含國文、作文、閱讀、國音等基本能力。2. 教育原理與制度:「教育原理」含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等;「教育制度」含與本教育階段相關制度、法令與政策。(二)專業科目:1.幼稚園:(1) 幼兒發展與輔導:含...
|
安全感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全感需求雖然成人通常會注意兒童的人身安全,但兒童在缺乏安全感時仍會使壞。安全感對人格形成很重要,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反社會行為和學校活動的缺席。 一、可預測性兒童在知道期待何事與外界對他們期望時會感到安心,一張可預測的每日作息表,或一個讓兒童放私人物品的地方很重要,因為這讓他們知道在哪裡能拿到這些東西。1. 上學:在開學後一個月,孩子們對每日的例行活動都已完全了解適應了,但是在開學之初卻不是如此,向兒童介紹學校的配置對於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2. 可預測的限制:另一種可預測型態包括了解班規;哪些行為是被接受的而哪些不是,雖然他們天生會想反對規則,但兒童也會嘗試找出界線,還有這些界線是否有還價的空間...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