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漢有氾勝之。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怒之下就將他殺了。曹操當初把禰衡送給別人就是想借別人的手殺他,後來果然成真。這就是「借刀殺人」。明戲曲《三祝記》裡,用到這句成語。劇中描述宋名臣范仲淹的政敵想除掉范仲淹這個眼中釘,屬下便獻計說:「目前正值趙元昊的叛變,朝廷欲選將帶兵平亂,您不如明天上奏推薦范仲淹,他沒有帶兵經驗,說不定會死在前線,這正是借刀殺人之計,又可以顯現出您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後來,「借刀殺人」就用來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
格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族上自親王,下至輔國的女兒稱為「格格」。地位在公主之下,宗人女之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漢有董仲舒。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
碑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書法家留傳後的書法,刻於石碑者稱之為「碑」,寫於紙絹者稱之為「帖」。後世用版刻或石刻翻刻前人墨跡的拓本,也稱為「帖」。如「淳化閣帖」等。
老死不相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彼此距離不遠,卻直到老死都互不來往。語出《老子》第八○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後指彼此直到老死,都不打交道。如:「現社會中,左右鄰居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陳書.卷三○.列傳.傅縡》:「當于此時,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各得其所,復有何諍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烹煮食物的大鍋。《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2.古一種烹人的刑具。《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南史.卷八○.賊臣傳.侯景傳》:「魏相高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以大鐵鑊盛油煎殺之。」
將信將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古戰場文〉是唐文學家李華憑弔古戰場所寫,描寫古戰場的悲涼景象,遙想當年戰事的慘烈以及人民因戰爭所受到的苦難。所描述的雖是古戰事,其實是以古鑑今,因有「秦歟?漢歟?將近歟?」之問。最後寫到戰士家屬的悲哀,他們對戰場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對任何傳來消息也是將信將疑,不辨真偽。「將信將疑」這個成語出在此處,與「半信半疑」、「半疑半信」義同,可以通用,如《紅樓夢》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籤巧得很。……』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偏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眾多的人或事物當中,特別喜愛某一個或某一件。《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中山簡王焉傳》:「帝以焉郭太后偏愛,特加恩寵,獨得往來京師。」《五史平話.唐史.卷上》:「克用偏愛存信;那存孝欲立大功,取重於克用,存信又讒譖於其間;存孝懼及禍,密地與王鎔、朱全忠交結。」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