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5.4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謬不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繼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
天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天空是由不周山、崑崙山等八座高山支撐著,稱為「天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宋.文天祥〈正氣歌〉:「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指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手指尖內側表面的凸紋。自出生即已定形,成長時雖紋痕變粗,紋距加大,然其形態特徵,至死不變;且其紋路人各不同,與物相又會留下痕跡,故可作為個人身分與犯罪鑑識的重要依據。
網路霸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調查指出,在台灣曾使用網路散布謠言、辱罵或嘲笑他人的國中小學童也高達二成四。「網路霸凌」的行為是否法,必須視留言內容而定。若留言的內容,已足以讓當事人感到名譽受損,則可能犯刑法第三一○條誹謗罪,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假如當事人對內容有心生畏懼的感覺,則可能犯刑法第三○五條妨害自由罪,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痲瘋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痲瘋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為接傳染,潛伏期很長,常侵犯皮膚黏膜及末梢神經,引起浮腫、喪失知覺、脫色等症狀。神經嚴重受損者,則會引起癱瘓,甚至造成手指、腳指向內彎曲。早期治療,可防止肢體或其他機能性障礙。現在稱為「漢生病」。如:「在過去痲瘋病被誤解為一種極為骯髒的病症,沒人敢去接近患者。」
劉慕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劉慕沙(1935/8/22~),本名劉惠美,台灣苗栗人。新竹女中畢。曾任國小教師、救國團文宣幹事、《高縣青年》編輯。最早接文學的時間,始自小學時期對於日文讀物的博覽,對日譯的西洋文學也有廣博涉獵。二十歲左右,與名作家--朱西寧先生相識並結婚。開始與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學結緣、創作。劉女士之女兒朱天心、朱天文,在文壇及電影界亦頗享盛名。現職翻譯與寫作。曾獲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徵文獎、聯合報徵文佳作獎等。 寫作風格/觀點 寫作以散文、小說、日本中譯為主。其處女作為短篇小說「笑卜」暨翻譯作品「紫鈴蘭」,其後陸續出版四十...
如繭自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繭自縛」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二九.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我自身心快樂,翛然無善無惡。法身自在無方,目無非正覺。六塵本來空寂,凡夫妄生執著。涅槃生死平等,四海阿誰厚薄。無為大道自然,不用將心畫度。菩薩散誕靈通,所作常含妙覺。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法性本來圓明1>,病愈2>何須執藥。了知諸法平等,翛然清虛快樂。 〔注解〕 (1) 圓明:佛家語。圓融容易體會領悟。 (2) 愈:同「愈」,病情好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即蟋蟀。鬚細長,後腿長而善跳。前翅堅硬,後翅長而呈膜狀,用於飛翔。雄蟲可摩翅發出鳴聲,用來吸引異性或打鬥時助威。喜食蔬菜,好鬥,常被養作玩物。《爾雅.釋蟲》:「蟋蟀,蛬。」
橄欖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狀橢圓,二端稍尖,狀如橄欖的球。比賽時,每隊由十五人組成,以球對方陣地即可得分。
生命教育的教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的表出以價值性知詮釋,將生命課程的體驗與感動,融入日常生活的自我成長之中。教案的設計取材,皆於日常目所及、垂手可得知人事物,盡量不用教材教具,以增加教學使用的方便性及學生學習與吸收的效益。 內容天使教案以一個學期18週次,為單元教案設計之期程,依據生命觀之操作模型,將八種循序而進的核心價值,設為八種教學目標;並配置70個效標為考驗的目標。 使用方法每週設定之單元教學目標,再依導師、社團、科任老師與家長,分別設計出三種不同教案(同一教學目標)。所以,每週一套三種教案,18週合計54個教案。三套教案,可由各校輔導中心,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