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4836 ms
共 10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僕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僕人,受差遣的人。《董西廂》卷七:「門人報曰:『張先生僕至。』夫人與鶯教召,須臾入。僕使階前忙應喏。」
|
鳥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似鳥形的古篆字。參見「鳥蟲書」條。《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本頗以經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
|
辟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朝廷徵召人作官的命令。《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賈逵》:「隱居教授,不應辟命。」《三國演義》三三回:「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
|
圖為不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謀劃。軌,常規。比喻計劃進行不法的事,如犯上、作亂及叛逆等。《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會稽典錄》:「休未至,綝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也作「謀圖不軌」、「謀逆不軌」、「謀為不軌」、「圖謀不軌」。
|
奄奄餘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奄奄一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
推誠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心置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
|
方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逐疫驅鬼和山川精怪的神靈。神像醜陋恐怖,出喪時常置於行列前開道。《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詔靈保,召方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遠觀是喪船上方相,近覷乃山門外金剛。」
|
點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召集兵士。《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融教一面點兵,一面差人送書。」
|
樸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木。《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