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豬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erodon robustus (Günther, 1862)
體卵型;尾截平;體上半部為紅褐色,下半部為白色至黃色;胸鰭至尾柄基部有一褐色斜紋;背、臀、尾鰭為黃色具有藍紋;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太平洋。
棲息珊瑚礁或砂石區的肉食性魚類,喜躲入砂中。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
魚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鬆。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
銀身彈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七帶豆娘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20-22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圓形,硬棘XIII,軟條12-14;臀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7-19;尾鰭叉形,末端略呈尖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灰白色至黃褐色,體側有6-7條不甚明顯之暗灰色寬橫帶。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鰓蓋骨後緣上方無黑點;尾柄上無黑點。尾鰭一致為黑褐色。
|
長鰭臭肚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0倍;尾柄細長。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喉部中線無鱗;側線上鱗列數16-26。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有一缺刻;尾鰭稍分叉,但隨體形增加,分叉愈深。體側由上方銀灰色,往下側漸成銀色,上側間雜藍色斑點,下側則雜以白色斑;頭部上方則為暗綠色;鰓蓋後上方有一污斑。側線至第一背鰭棘間具2-3行小圓斑。受驚嚇的魚隻,其體色會轉變成以灰白與暗棕斑紋交雜成斜紋狀;各鰭上均出現2-3條棕色條紋,尾鰭則有4-6條不完全灰白色條狀斑。若冷藏後,體側上...
|
小杜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ttiusculus gonez (Schmidt, 1904)
體前部平扁,向後漸尖。頭大而寬腭稜和棘為皮膚所蓋。吻短而圓鈍,中央突起。眶眼隔窄而凹入。口中大,前位。上下頜、口蓋骨和鋤骨均具絨毛狀細齒。鰓蓋膜寬而相連。體無鱗,皮鬚軟。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小,硬棘細弱;第二背鰭長,有軟條12~13;臀鰭軟條12,與第二背鰭相似且相對;胸鰭寬圓,下部鰭條不分枝;腹鰭胸位;尾鰭截形。體灰褐色;頭及體側具橫斑,分別於眶間隔、第一背鰭基底、第二背鰭後部及尾柄處。腹面白色。第一背鰭上端黑色;第二背鰭、胸鰭及尾鰭3~5條橫紋;腹鰭和臀鰭白色,一般體長為5~7公分。
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海域。
海水底棲性小型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產卵期大約在11~12月之間。
魚體小型,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杜父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
血紅擬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ythonichthys sanguineus (Poey, 1868)
無胸鰭,上下頜等長。上頜牙齒3列,最外列與內二列稍微分離。前上頜骨齒為圓錐齒,成半圓形,其中有1~2顆齒較大。鋤骨齒前方為2列,在後面漸漸成3~4列。下頜齒前方成2列,後方漸成4列。背鰭開始於鰓孔附近。脊椎骨數110~111。體長為體高之20倍,頭長之7.9~9.1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2.0倍;頭長為吻長之5.2~6.6倍;吻長為眼徑之3~8倍。眼小,口大,尾端側扁。口裂達眼後緣之後。胃延伸至肛門的後緣。無泳膘。體色粉紅,福馬林中呈淡灰色。
零星分布於西印度群島附近至南美洲北部海域。
數量少,棲息深度在12~55公尺間。新鮮標本成血紅色主因於表皮層無色素分布,因而呈現表皮附近微血管之顏色。本種行鑽穴生活(頭先式)。
目前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鰻鱺亞目(Suborder Anguilloidei)
異鰻科(Family Heterenchelyidae)
|
紅鰭秋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upeneus barberinoides (Bleeker, 1852)
體圓長;頦鬚1對;體色富於變化,魚體於第二背鰭的起點處分為兩色,前半部為紅色,後半部為黃色,體長可達2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鬚鯛科或秋姑魚科或羊魚科(Family Mullidae),Goatfishes,Surmullet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雪斑蓋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macanthus paru (Bloch, 1787)
體卵型,側扁;吻短稍尖;幼魚體側為咖啡色鑲上黃色弧紋;成魚體為灰藍色鑲上無數白點;體長可達38公分。
熱帶大西洋海域。
棲息珊瑚礁區,幼魚體側黑色鑲以金黃色弧型帶,到成魚則消失代之而的是密又麻的白斑,喜食海藻、水螅、蟹、貝等。
供觀賞,屬高級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凸頜鋸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29-30,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披一大片的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2;胸鰭軟條15;尾鰭深叉形。各鱗片中央為銀粉紅色至淡黃色,周緣則為紅色;鰓膜後緣具黑色帶,可延伸至眼睛下緣的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另具黑斑;背鰭硬棘部之上半部鮮黃色至橘黃色;背鰭軟條部及臀、腹及尾鰭的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