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8.92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揭竿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造型符號與繪畫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型教育的特質,是給予孩子們徹底把握生活環境的形態與內容,並且加以變化分析認識的綜合性手段,因此, 如何讓兒童擁有整理環境的生活內容,再予以分化、解體、重組、再現的機會,並及早給予兒童在「美」的創造環境中具有獨自分析、自我判斷和選擇並欣賞環境的能力,以積美感經驗進而從事創作表現。目錄1 一、造形的意義2 二、造形藝術教育的意義3 三、圖像標誌和象徵在教學上的作用與造形思維的關係4 四、符號運作的觀念與師生之間的遊戲性表現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造形的意義1. 狹義的解釋以三次元的空間為場,用可視的質量為素材,賦予美...
流寓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武〉詩,訴說與知心的朋友分別,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好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1>傷生,不以利己,故不違義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隨便拿取。
為「非傳統途徑的師資培育課程」,是招收大學畢業生進行師資培訓,其課程設計強調教材教法與教學現場的經驗積。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師資培育制度、傳統式、非傳統式英文關鍵字:school-centred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Traditional、Non-traditional 參考資料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2008年1月,頁276-284,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電子系統佈告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個BBS站。自此BBS開始在台灣逐漸發展。1997年,中山福爾摩沙(Formosa BBS)單日計進站總人次高達7萬人2009年,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的同時上線人次甚至可以維持在10萬人左右 常見程式NetTerm,FTerm,STerm,CTerm,Qterm,PCman,KKman,BBman,PuTTY,MultiTerm,AlienBBS,Nally,Welly
拖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連他人。如:「我與這件事毫無關係,你別把我拖下水。」
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疲困乏力的馬,不怕鞭子打得急;已窮困不堪的人民,不畏懼嚴刑峻法的壓迫。意指為政者,應以仁存心,以民心為取向,切不可一味以嚴法重懲加之於民,當以民眾利益為先。漢.桓寬《鹽鐵論.紹聖》:「梁氏內潰,不能禁峻法不止,故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雖曾而之,其亡益乎。」
得手應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裴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67~300)字逸民,晉河東聞喜人。弘雅有遠識,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因誅楊駿有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遷《尚書》,為趙王倫所害,追諡成。因患時俗虛浮,嘗著《崇有論》以解其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