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8 ms
共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萊福德小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性:體長3.1-3.3mm,約為體寬之2.2倍,體色棕色至深棕色,中間朝兩端漸深。前額兩側具濃密之內彎長毛,觸角膨大處之長為寬之1.6倍。前胸背板長為寬之0.9倍,側邊基部內凹,表面具微細網紋,點刻微小且排列不規則。翅鞘長度為寬度的1.5倍,為前胸背板2倍長;翅鞘表面閃亮,點刻、毛列皆不明顯,具9條毛列間脊,其中1, 3, 6, 7及8五條毛列間脊於翅鞘截面上方延伸出四個小突起,1及8之突起較大。翅鞘截面不明顯,末端具一些細小齒,密佈細小黃色毛。雌性:體長、身體比例及體色都跟雄蟲相似。前額僅具濃密短毛,觸角膨大處之長為寬之1.4倍。前胸背板與雄蟲相似,中線前具一個卵形攜孢孔,為被豎起之...
|
路德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馬丁路德所創立的基督教新教派。參見「路德教派」條。
|
德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 人民間舞蹈。流行於西藏察隅 人聚居區。 人長期僻居邊遠山區,與外界隔絕,未受其它宗教的影響,多認為天地有知,萬物有靈。凡事必請巫師登門,舉行祭善驅惡的儀式。這種活動, 人稱為《德雅》,漢譯為《祭祀歌舞》。當今,《德雅》也是 人盛大節日的稱謂,一般是在秋牧後的季節裡舉行。該舞由一男巫和眾男女表演。巫師身著袍服,披掛獸牙,一手執羽扇,一手搖銅鈴。在牛角和銅鼓的伴奏聲中,口念禱詞,踏節起舞,眾男女隨後拍掌舞之。《德雅》所表現的內容,含祈禱、驅魔降鬼、慶賀狩獵豐收、農耕紡織等,內容非常豐富。基本動作,左腳向前邁步,右腳隨後跟上,雙腿稍彎,上下顫動為主要步法,另還有〈左右擺胯〉、〈轉胯〉等。雙手...
|
紹德孔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紹德孔蜂或小切葉蜂。
小型種,本種屬於筒花蜂或璧蜂族 (Osmiini)中的Heriades屬,台灣僅知一屬一種分布,本族最大特徵是足具爪墊。
|
阿諾德的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諾德(Thomas Arnold, 1795~1842)為英國教育家,一八二八年開始擔任魯格比(Rugby)公學之校長;在其任職之十二年內,進行了公學課程改革。十九世紀初期英國的教育制度係以中產階級與貴族子弟為對象,但逐漸面臨外界要求改革之壓力。當商業更形繁榮時,教育更成為以滿足少數商業團體利益為目標,此種現象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尤其明顯。而當時中等教育均為古典課程所支配,即使很差的文法中學亦然,所以當阿諾德擔任魯格比公學校長時,正是處於公學及文法中學均頗為人詬病之時。
阿諾德對於公學課程的改革,主要在強調道德之培養,反對教師及舊生對新生採取一些儀式性之欺凌,並將傳統的古典課程... |
德蘭馬;黑帽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不丹喇嘛舞蹈之一,或稱德蘭馬王之舞。據傳說,該王為不丹西元九世紀時的國王,他是一位暴君。當時,有一位喇嘛,為黑帽僧院的領導者,決定加以聲討。此位喇嘛喬扮為吟遊詩人,身著黑斗蓬,混入德蘭馬王的宮中,願獻上一場神祕之舞。事實上,此位喇嘛長袍之內藏有弓箭。此舞將盡,乘跪地之際,喇嘛舉弓,向國王出箭。事後,他脫去黑外袍,騎馬朝溪流直奔,溪水刷洗了黑馬的煤灰,喇嘛因此逃過一劫。此故事以舞蹈的方式表演,類似節慶期的神蹟劇。演員為喇嘛或將成為喇嘛的年輕人。不丹舞者循似印度佛教手印〔見 mudra〕的系統來呈現這個故事。喇嘛舞蹈緩慢莊嚴,伴奏的樂器有長形喇叭(約十五呎長)、鈴、海螺殼、鈸、及各式的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紹德溝翅螢金花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色為金屬藍,或金黃藍,或紫藍色金屬光澤;觸角暗褐色,但基部幾節較淡;腳黃褐色,但跗節較深。雄蟲觸角較粗,且各節輕微彎曲。體長:4.0~6.0 mm。
|
魚與靜物(陳德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道德人文主義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人文主義者以為人的道德生活的真實性亦如事物的真實性,而無可置疑。道德人文主義者認識到希臘、羅馬古典文學的作品,可以作為人們道德力量的來源;這些古典文學作品,對個人品德的形成,有著一定程度的幫助。他們的理由是,個人品德的培養需要有關於人的知識,而人的知識則可以參酌古典文學作品。道德人文主義學者所最關心的一些問題,如:什麼是最好的生活?怎樣才能實現最好的生活?關於這些問題,他們以為人們可以從古典文學作品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具有道德人文主義思想的學者,在英國有何立特(John Colet, 1446~1519),日爾曼梅蘭克頓(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
|
德意志教育制度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意志教育制度委員會成立於一九五三年,是德國內政部和主張文化與教育有獨立主權的各邦政府妥協而設立的。其目的在「密切觀察教育制度的發展並以諮詢和建議方式促進其改革」,其中包括對現行制度的評價並提出種種更新的方案。該委員會共有委員二十人,其中一半為教育家,另外一半是經濟、社會學家和學術界人士。他們以獨立的地位參與工作,並不代表任何利益團體,但事實上免不了受到利益團體的影響。到一九六五年該委員會解散為止,一共發表了三二九項調查報告和建議書;通常是不同政策的妥協。最重要的建議書包括一九五九年〔普通教育和公立學校制度改革和統一計畫〕、一九六四年〔主幹中學架構建議書〕,同年又有〔職業培訓和學校制度〕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