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081 ms
共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查德利茨國家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德利茨國家教育計畫,是十八世紀末普魯士(Prussia)的宗教及教育部長查德利茨(B. von Zedlitz, 1729~1812)男爵所提出的計畫;旨在加強國家對教育事務的控制。在此之前,教會對教育事務有很大的控制權,菲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1712~1786)繼位後,遂逐步開始加強國家的控制。一七六三年四月下令,由任職於教會柏林公會(Berlin Consistory)的赫克爾(Johann Julius Hecker, 1707~1768)草擬完成,並於一七六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頒布。該法規為普魯士最初的普通學校法規,亦是實施初等教育的基礎。菲特烈威廉二世(Fried...
|
盛德之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德之和」是指道德崇高者所流露的雍容寬和的氣度;〔韓詩外傳.卷六〕的一則有關孔子的故事中,作者便以這句話評讚孔子的風範。孔子周遊列國的旅程中,有一回到了匡這地方。匡地曾經遭魯國陽虎(陽貨)掠奪蹂躪,而孔子和陽虎長得有點像,匡人把孔子誤認為是陽虎,於是便動用武裝,包圍孔子的住所。子路很憤怒,氣沖沖地抓起長戟,就要出去應戰,孔子阻止他說:「由啊!你的修養怎麼如此不足呢!如果沒有帶領學生勤習詩書,或是沒有講解禮樂,那是我的過錯。如果把我誤當作陽虎,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而是命!來,你唱首歌,我與你合唱。」於是子路就唱起歌來,孔子和聲相應,唱了三首歌,匡人發現誤認,於是解圍而去。〔外傳〕作者評讚孔...
|
秋野(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德霖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文德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朝(西元960∼1279)、明朝(1368∼1644)及清朝(1644∼1911)之禮儀舞蹈。屬文舞。宋建國後,於建隆元年(西元960)二月,翰林學士竇儼上言:改後周(西元951∼西元960)文舞《崇德之舞》為《文德之舞》奏於朝廷禮儀及郊廟祭祀。高宗(1127∼1162)南渡後,曾以《文德之舞》祭南郊。明洪武元年(1368)制定樂舞;凡祭太社、太稷、太廟、昊天上帝、歷代帝王及朝日等祭祀之終獻禮時,奏《文德之舞》。清朝時,《文德之舞》奏於祭祀之亞獻及終獻禮。
《宋史.樂一,樂五》、《明史.樂一》、《清史稿.樂八》、《玉海.樂舞》。
|
路德論家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領導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對於教育的看法和他的宗教觀點一樣,都是來自於〔聖經〕。在家庭教育方面,路德以為〔聖經〕上的誡命:「榮耀你的父母」是所有社會秩序的基石。透過家庭中的訓練和順從,可以產生穩固的家庭生活,而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好的政府的基礎。在教養方式方面,路德以強力的語言,抨擊父母對孩子在控制及訓練方式上的放縱,但也不喜歡不合宜的嚴格管教。雖然在路德年幼時,他的父母對他十分凶暴,但在他的一生中,路德仍然非常尊敬他的父母。至於路德本人教養孩子的方式,則是以溫柔與愛為之,而沒有喀爾文教派中的冷峻與疏遠。路德認為家庭教育是所有社會制...
|
穆梭斯基,摩德士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作曲家,生於普士可芙地區(Pskov)的克里佛(Karevo),卒於彼德斯堡。出身於陸軍軍校,曾任軍職,後隨巴拉基雷夫(M. Balakirev, 1837-1910)和玻羅定(A. Borodin,1833-1887)學習作曲,成為俄國國民樂派五人團之一。他的音樂風格強調俄國民族精神,採用俄國民間音樂和故事作為素材,和聲運用粗曠大膽,對二十世紀初期的音樂,尤其是和聲的運用,有啟示性的影響。與舞蹈有關的重要作品:《荒山之夜》(St John´s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 1867)、編舞鄧肯(I. Duncan, 1923)、尼金斯卡(B. Nijins...
|
侔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侔,相等。侔德指德行相接近。《漢書.卷八.宣帝紀.贊曰》:「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大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
德昂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舊稱為「崩龍族」。古代少數民族濮人的後裔。聚居型態分散,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西南地區。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以務農為生。信仰以小乘佛教為主。
|
正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晉代雅樂舞蹈。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二年(西元266)改製郊廟歌,但樂舞,仍沿用魏代的雅樂舞蹈。七年之後,於晉武帝泰始九年(西元273)「荀勗遂典知樂事,使郭瓊、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之舞》,而荀勗及傅玄、張華又各造此舞歌詩」(《宋書.卷十九》)晉的雅樂舞蹈有一、《正德舞》:晉新創之舞。二、《大豫舞》晉新創之舞。又以《正德舞》為前舞,《大豫舞》為後舞。三、《宣武舞》:原為漢代《巴渝舞》,魏改為《昭武舞》。四、《宣文舞》:原為漢代《文始舞》,魏改為《羽籥舞》,晉仍沿用,但改名《宣文舞》,以示不相沿襲。北周時,凡郊廟祭祀所用之舞中仍有《正德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