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26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磁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電磁場的動,使其周圍空間中的電場及磁場,各以正規的正弦相互動,呈波動式向四面八方或固定方向進行傳播的波動。與光波速度相同,具備光波的各種性質。如電波、紅外線、X射線等。
脈衝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電話撥號信號。根據機械彈片的密合、分離所產生的動頻率形成撥號訊息的方式。
鏜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鼓聲、鐘聲,或其他金屬器敲擊後發出的聲音。《隋書.卷六七.列傳.虞世基》:「曳紅旗之正正,夔鼓之鏜鏜。」
拂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拂其衣。《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差強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他本來是一個亭長,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隨著劉秀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戰功。吳漢不但勇敢,而且十分忠心,每次出征,吳漢總是跟隨在劉秀身邊,只要劉秀沒有就寢,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因此劉秀十分賞識他,先拜為偏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將軍。有一次諸將們打了敗仗,垂頭喪氣,只有吳漢積極鼓勵眾人,並且整理兵械,為下一次的戰爭做好準備。劉秀得知這個情形,便稱讚吳漢,說:「吳將軍真遇是能夠奮軍心啊!」後來「差強人意」被用來比喻雖然不夠好,但大體上還能讓人滿意。
憤世嫉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餘妙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東之2>齊3>,匱4>糧,過雍門5>,鬻歌假食6>,既去而餘音繞梁欐7>,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韓娥:指戰國時韓國善於歌唱的女子。 (2) 之:前往。 (3) 齊:指戰國齊國...
梅林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梅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灰心喪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志消沉,氣餒不。《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因方才一段話已經灰心喪意,恨娘家不給爭氣。」也作「灰心喪氣」。
奮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臂而起。漢.賈誼〈過秦論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