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3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兆。《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然而天地未應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列傳上.則天武皇后》:「新豐有山因震突出,太后以為美祥。」
回心易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魏元壽問《大學》。先生因云:「今學者不會看文章,多是先立私意,自主張己說;只借聖人言語做起頭,便自把己意接說將去。病痛專在這上,不可不戒。」又云:「近有一學者來,欲說『皇極』。某令他說看,都不相近,只做一個『大中』字說了,便更無可說處。不知自孔孟以後千數百年間,讀書底1>更不仔細把聖人言語略思量2>看是如何。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在天地間做甚麼也!」 〔注解〕 (1) 底:音˙ㄉㄜ,同「的」。「讀書底」即「讀書的」。 (2) 思量:衡量、考慮。
八都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鄠縣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天地氣力裡闊端太子令旨,道與豬哥、胡秀才、劉黑馬、田八都魯、和尚八都魯,並其餘大小答剌花赤管民官、官軍人等。」也作「八都兒」、「巴都兒」、「拔睹兒」、「拔都魯」、「把都兒」、「把突兒」、「霸都魯」。
物至而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帶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甲冑的將士。《國語.越語上》:「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唐.杜甫〈送遠〉詩:「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聯綿字。如天地、山巒、彷彿、逍遙等。此類詞書有清代康熙時編的駢字類編和程際盛的駢字分箋。
天災物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認為這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明史.卷二一七.王家屏傳》:「天災物怪,罔徹宸聰;國計民生,莫關聖慮。」也作「天災地變」、「天災地孽」。
天災地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認為這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隋書.卷二.高祖紀下》:「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也作「天災地變」、「天災物怪」。
太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早期典籍。內容包括天地、五行、陰陽、干支等,以宣揚道教為主,是研究道教和東漢末社會的重要資料。主旨是說人行事須順應五行之理,不可逆天而行。張角曾據以組織太平道,作為發動黃巾之亂的思想根據。
駢字類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康熙五十八年張廷玉等奉敕編,雍正四年成書,二百四十卷。專收二個字的合成語詞,分天地、時令、山水、居處、珍寶、數目、方隅、采邑、器物、草木、禽獸、蟲魚等十二門,又補遺人事一門共十三門,按類編次。材料編排以經、史、子、集為次,引詩文注題目,引書注篇名,體例完善。可供檢索詞藻、典故之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