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4.2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少許,為數不多。《董西廂》卷四:「鄧將軍你敢早行嗎?咱供養不曾虧了半恰,枉可了俺從前香共花。」也作「半掐」。
步步行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殺人、做壞事。《西遊記》第二七回:「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兇!」
買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有人欲以千金購買千里馬,三月後馬死,仍以五百金買回馬首,以表示念之心。典出《戰國策.燕策一》。後以買骨比喻求賢心切。五代十國閩.徐夤〈偶題〉詩二首之一:「買骨須求騏驥骨,愛毛宜採鳳皇毛。」
萬事無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事無成」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詩(據《全唐詩.卷四四六.白居易》引)鬢毛不覺白毿毿1>,一事無成百不堪2>。共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注解〕 (1) 毿毿:音ㄙㄢ ㄙㄢ,毛髮細長的樣子。 (2) 堪:能忍受,能承受。
齒牙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頭順帶表達的言辭,多為稱譽他人的好話。《南史.卷一九.謝裕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齒牙餘論。」《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今幸至江東,欲煩先生不齒牙餘論,使令弟棄劉備而事東吳。」
脫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地方官去任時,伸民有脫其靴以示戀之意。《文明小史》第一一回:「等到臨走的那一天,預叫自己舊門稿把那受過恩惠的差役派了兩名,囑咐他們在城門底下,預備替大人脫靴。」
得福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擁有福氣卻不知珍。比喻不知好歹。《文明小史》第二○回:「你不要得福不知,有了這個館地,我勸你忍耐些時,騎馬尋馬,你自己想想,無論如何,一個月總得幾塊錢的束脩。」
飛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為古代駿馬的名字。《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卻走馬以糞車,何騕褭與飛兔。」
前合後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前後晃動。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可玉山頹,儘教恁金波漾,拚了個前合後仰。」也作「前仰後合」。
釣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釣魚船。宋.陸游〈戀繡衾.不貂裘換釣篷〉詞:「不貂裘換釣篷,嗟時人誰識放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