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葉德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3~1927)字煥彬,號郋園,湖南湘潭人,清光緒進士。精小學、目錄學,藏書甚富。清末維新運動盛於湖南,曾力持反對之論,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共產在長沙暴動時被殺。著有《六書古微》、《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說文籀文考證》等。
據經引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引用經書典籍等做為...
恤老憐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憐憫貧老而加以周濟照顧。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三煞〉:「這相公愛民憂國無偏,發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憐貧,視民如子。」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七齣:「止為恤老憐貧,敢曰疏財仗義,我不任德,爾何謝恩。」
屈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冤屈、屈辱。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他在那長朝殿前班部裡擺,你教他把屎盆兒頂戴,兀的不屈沉殺了拜將築壇臺。」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只道正直蕭丞相,元來是風魔的太尉,堪悲,屈沉殺劉天瑞,誰知,可怎了葫蘆提包待制。」
不能自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免除自己。《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指鹿道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馬之異形,乃眾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別其是非,況於闇昧4>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義斷金。」群合意,以傾一君,孰不移哉! 〔注解〕 (1) 秦二世: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生卒年不詳。始皇帝崩,宦者趙高矯詔殺長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帝,稱為「二世」。在位三年,後為趙高所殺。 (2) 趙高:?∼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趙高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丞相,專權用事。旋又弒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3) 丞相:指趙高。 (4) 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深根固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根深蒂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深蒂固」原作「深根固蔕」。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這句成語出自《老子》第五九章。老子認為: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愛惜精神和智識而不耗散,將天早就賦與的德,再不斷加以累積。德越積越厚,就沒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無法測度他的極限,力量大到無法測量,就可以治理國家。掌握治國的根本,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是將根札深,穩固基礎,持久長生的道理。後來「根深蒂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出現「根深蒂固」的書證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他們做得興頭的,都是有根基,有腳力,親戚滿朝,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怵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利所誘惑、威迫。《文選.賈誼.鵩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文選.左思.魏都賦》:「僕清狂,怵迫閩濮。」
徙日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移天易日」。見「移天易日」條。01.《魏書.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傳上.廣平王洛侯》:「若恃權阿,詐託先詔,將指鹿化馬,徙日移天,即是魏之趙高,何以宰物。」 
遺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人或惡勢力被消滅後所遺留下來的子孫或餘。《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目今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盤踞於內。」《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旌表節孝》:「有家長並沒而為之守志不移,有老奴輔遺孽而竭力興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