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6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人或惡勢力被消滅後所遺留下來的子孫或餘。《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目今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盤踞於內。」《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旌表節孝》:「有家長並沒而為之守志不移,有老奴輔遺孽而竭力興家。」
改行遷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改過錯,導正行為。參見「改過遷善」條。《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中.張巡傳》:「巡下車,以法誅之,赦餘,莫不改行遷善。」
割臂盟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破手臂,歃血為盟。語出《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後用以比喻男女相愛,私自訂立婚約盟誓。也作「割臂盟」、「割臂以盟」。
汪兆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3~1944)字精衛,廣東番禺人,留學日本。早歲入同盟會,致力革命。曾謀炸清室攝政王未成,被捕繫獄,辛亥光復後得釋。民國成立,歷任中國國民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參政會議長。民國二十七年,對日抗戰期間,潛離重慶,至南京附敵,組織偽政府,為國人所不齒,抗戰勝利前病死。
政治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大學之一。前身為中央務學校,民國十八年改制為中央政治學校,校址設於南京。對日抗戰期間,學校隨政府西遷至重慶小溫泉。勝利後遷返南京。三十五年,將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制為「國立政治大學」。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後,於民國四十三年在臺復校。現址位於臺北市文山區。
氣誼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氣、情意互相投合。《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也作「氣義相投」。
助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舉時,協助某特定候選人或政,尋求大眾支持而上臺公開助選演說。[例]每逢選舉來臨,許多學政界名人都投入助講陣容。
汪笑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俊清,滿族人,自號伶隱,清末民初京劇伶人。曾任知縣,私淑名伶汪桂芬,為了自勉自勵,取「汪桂芬笑我」之意,以「汪笑儂」為藝名,正式投入梨園。工文辭,自編戲本頗多,皆託古諷時之作,有《哭祖廟》、《人碑》、《受禪臺》等,表演聲容亦能活運成規,自闢新徑,近代以來的戲劇改革,汪笑儂實是先驅。
傾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害他人。《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傳》:「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于仇讎。」《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吾兒為姦傾陷,未明曲直。」
誅一警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罰或殺掉一人以警戒眾人。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凶殘之,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