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工作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企業人事措施實行前,將各項工作所需活動的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活動所需人員的條件等,予以分析研究,以做人事行政的依據。
家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身無長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臚之,而高下之”,而且詩人作詩也必然和史官作史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社會歷史批評。“貴人相訊勞相護,莫作人間清議看”;“安得上言依漢制,詩成侍史佐評論”:他把自己的詩看成是“清議”或“評論”的工具,顯然他把詩與史、詩人與史官在社會作用的基礎上統一起來了,它們的職責皆在於對社會歷史進行批評。 龔自珍的詩以其先進的思想,別開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模山范水的沈寂局面。他的詩絕少單純地描寫自然景物,而總是著眼現實社會形勢,發抒感慨,縱橫議論。“欲為平易近人詩,下筆情深不自持”。他的詩飽含著社會、歷史內容,是一個歷史家或政...
三人市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會半信半疑了。」龐葱繼續問道︰「如果有第三個人也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那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不得不相信了。」龐葱接著說:「大街上本來不會出現老虎,這是顯而易見...
人煙稠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口密集,居民眾多。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肉鋪》:「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老殘遊記二編》第八回:「就到了一個極大的街市,人煙稠密,車馬往來,擊轂摩肩。」也作「人煙輻輳」、「人煙浩穰」、「人煙湊集」。
策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方工作人員滲透敵人內部,與敵方人員建立情誼,然後以各種方法說服敵方人員或其首腦,在適當時機接受我方之指揮,以為我方服務。
人財兩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財物都失去。《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王三中了舉,不久到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財兩失?」《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我若同了這帶腳的貨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財兩失。不如結果了他罷。」也作「人財兩空」。
人多嘴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數多而主張不一致,各有各的說法。《程乙本紅樓夢》第五七回:「他們這裡人多嘴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也作「人多口雜」。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任書記。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1928年到1930年沈從文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主校區)、武漢大學、昆明西...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出血,蘇武原以氣絕,半天之後竟甦醒過來。 興起匈奴的興起在冒頓單于之時。冒頓原為匈奴王子,曾到月氏作人質,匈奴突然進攻月氏,月氏王要殺他,他偷了一匹好馬逃回。單于獎賞他的英勇,任命他為「萬騎」,他用計殺死父親,自立為單于。冒頓單于向東擊敗頗具有實力的遊牧民族東胡,向西擊敗月氏,老上單于殺月氏王,把他的頭做酒器。月氏戰敗,舉國西遷,而且深以為恥。 文字匈奴沒有文字,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共同現象。匈奴的歷史主要來自漢人的記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匈奴英文關鍵字: Xiongnu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