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謙卑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事謙和退讓,以修養自我的德性。語本《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也作「謙沖自牧」。
淡然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平靜的態度去面對、處理事情。如:「即使遭受毀謗,他依然能淡然處之,真是好修養。」
百毒不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修養功夫極佳,任何壞事皆無法影響。如:「他對這些惡言惡語,早已是百毒不侵,毫不在意了。」
立身處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養自身,為人處世。指在社會上自立及與人們相處往來。晉.無名氏〈沙彌十戒法并威儀序〉:「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魏書.卷四三.列傳.劉休賓》:「若僧祐赴母弟之難,此是其私。而亡父本為大丈夫,立身處世,豈可顧妻子而虧高節也!」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
學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識修養。如:「他是位頗有學養的學者,在學術界聲望很高。」
澡身浴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指從事道德修養,而使身心純淨清白。《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日逝月除,時方已過,澡身浴德,將以曷為?」北周.庾信〈周大將軍聞嘉公柳遐墓志銘〉:「君器宇詳正,風鑒弘敏,澡身浴德。」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這種嚴格的管教及教育方式,在歐洲各國都是難以辦到的。同時,在正規教育以外,康熙也很重視皇子們的道德修養以及適合他們身分的鍛鍊。因而從皇子們懂事起,就訓練他們騎馬、射箭與使用各種火器,以此作為皇子們的娛樂和消遣,從中養成他們的尚武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冀望他們能儘早的堅強起來,並且能同康熙一樣習慣於簡樸的生活。在康熙嚴格的培養與教育下,諸皇子們大多能文能武。少年和青年時代的雍正,跟著兄長們一起接受康熙和師傅們嚴格的教育,從大學士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滿漢文翻譯大家徐元夢學滿文,以及和原任禮部尚書的顧八代學習經典,大考據學...
應對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大方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詞義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大方,大道理。 出處 莊子秋水:「我長見笑余天大方之家。」 用法 用指導博學多才而有修養的人。 相似詞 博雅君子 相反詞 井底之蛙 例句一生處鄉曲,未受大方之家的指點,只能當個井底之蛙罷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