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概、度量。[例]他的寬廣氣度,全靠平日修養而來。
火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學力修養的功夫。《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發達。」
形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一個人的內涵、修養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色。[例]他在這部小說裡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頗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
卑以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謙虛的態度修養自己。《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唐.孔穎達.正義:「君子之義,恆以謙卑自養其德。」也作「卑己自牧」。
反求諸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反求諸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衛靈公》裡有一段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說君子為人處事,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夠做到完美的地步,符合善良的德行,而那些沒有人格修養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不論什麼事,總是嚴厲地要求別人,卻從不要求自己。這裡主要在說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別所在,後來從這裡的語意衍生出「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是指從自己本身尋找原因,追究責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功夫。在《禮記.射義》中有提到關於射箭的禮儀:射箭的時候,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姿勢,一切姿勢預備好之後才發射。如果沒有打中目標,也不可以埋怨技術勝於自己的人,應該反過來檢討自己,再加強改進。《孟子.離婁上》則是...
肚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修養氣度。如:「他是個肚量極佳的人,從不與人一般見識。」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烹雞方味美,炊黍恰嘗新。我做了個急喉嚨陳仲子,你便是大肚量孟嘗君。」也作「度量」。
白璧無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潔白玉上毫無瑕疵。比喻人或事的十全十美。如:「對自己品行修養的期許,要求達到如白璧無瑕般的境界。」也作「白玉無瑕」。
楚囚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評論楚共王的為人和其他的事。晉國大夫文子知道後說:“這個楚囚,真是既有學問,又有修養,彈的是家鄉調,愛的是楚君王,有誠有信,不忘根本。這樣的人,應該放他回去,讓他為晉楚兩國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納了文子的意見,放了鐘儀。鐘儀回到楚國後,如實向共王轉達了晉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的意願,並建議兩國罷戰休兵。共王采納了鐘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於好。鐘儀愛國的故事,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鐘儀大加贊賞。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還把“鐘儀琴”與漢代著名的愛國者蘇武的“蘇武節”相提...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