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齋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功德時,供養僧、道的錢財。宋.劉克莊〈念奴嬌.比如去歲前年〉詞:「假使文殊,攜諸菩薩,來問維摩病。無花堪散,亦無香積齋襯。」《西遊記》第九回:「小姐徑進寺門,參了菩薩,大設齋襯,喚丫鬟將僧鞋暑襪,托於盤內。」也稱為「齋襯錢」。
辨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秀才有一定式樣的衣服,假使秀才犯了罪,被革除功名,則不准穿戴這類款式的制服。當被褫革功名的秀才,證實無罪後請求恢復功名,稱為「辨復」。《聊齋志異.卷一一.書痴》:「郎既釋,遠求父門人書,得從辨復。」
假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縱使、就算。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假饒你手段欺韓信,舌辯賽蘇秦,到底個功名由命不由人。」《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他心愛著那一種花兒,寧可終日看玩。假饒那花主人要取一枝一朵來贈他,他連稱罪過,決然不要。」也作「假使」。
若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倘使、假使。《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於聖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傷能傷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懲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它就像水火一般,用得適當便是福,用得不適當便是禍。後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智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智謀和勢力旗鼓相當。《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博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借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假使
四分五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四分五裂」被用來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果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使、如果。如:「你果若不能參加我們的旅遊計畫,請事先通知。」《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鬆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
一旦無常萬事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死,任何事都完了。《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假使他方纔一伸手,就把那口刀綽在手裡,往項下一橫,早已一旦無常萬事休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