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光復、克復、固守、收復
民生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國立臺中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年4月,初名「台中家政女學校」。民國33年4月更名為「台中商業實踐女學校」。民國34年10月,台灣光復,台灣省長官公署教育處派朱阿貴先生為本校首任校長。民國35年6月,更改校名為「台中市立女子初級職業學校」。民國36年9月增辦一年制高級家事科補習班,至民國49年停辦。民國37年7月,再改校名為「台中市立初級家事職業學校」。民國40年8月奉教育部令試辦四年制家事科(44年8月停招),同時試辦高級部。民國41年10月朱校長逝世,42年1月,由黃演淮先生接任校長。民國42年8月,設高、初級部家事科,校名改為「台中市立家事職業...
塘沽新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抗戰期間,華北淪陷時,日人在溏沽和大沽之間建築新港。光復後政府繼續修築,稱為「塘沽新港」。
臺南縣新營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卅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新營東國民學校。 民國卅一年四月一日分設新民國民學校。 民國卅四年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改稱新營鎮第一國民學校,第一任校長沈再振先生到任視事。 民國卅六年九月改稱為新營東國民學校,第二任校長林榮矜先生接任。 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新營國民學校。 民國四十五年八月分設新進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三年八月一斤分設土庫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四年九月八日,第三任校長陳俊安先生接任。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改稱為新營國民小學。 民國六十年三月十日指定為牙齒衛生示範學校。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教育部指定設置資賦優異兒童教...
克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夠恢復。《國語.晉語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克復舊物,永延漢祀。」
2.攻戰而收復失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水滸傳》第一一七回:「以圖退賊,克復城池。」
據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隴望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岑彭為東漢人,新朝王莽時在自己的家鄉棘陽擔任縣官。後來劉秀起兵反新,欲光復漢王朝,岑彭便帶兵投靠,被任命為大將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頗得信賴與賞識。岑彭跟著劉秀一路打天下,攻克天水之後,便與偏將軍吳漢把叛將隗囂(ㄨㄟˇ ㄒㄧㄠ)圍困在西城,正當此時,劉秀卻因有其他要事而必須先回首都洛陽。劉秀雖然必須離開,但心中記掛的卻是另一個心腹大患,就是在西蜀擁兵自重的公孫述,於是在臨行前留了一封信交代岑彭:「等攻下了西城後,便可以直接發兵南下攻打西蜀的公孫述。」接著又嘆道:「人心總是苦於不能知足啊!攻下隴西,又盼望能進軍西蜀,其實每次發兵,我的頭髮、鬢角就要白一...
霧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治時期霧社泰雅族部落的抗日事件。日人治臺期間,實施「理蕃政策」,高壓歧視部落,部落族人怨憤至深。昭和五年(西元1930)因日警吉村在婚禮上羞辱頭目之子莫那魯道率領族眾,趁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軍、警百餘人。日軍調兵圍剿,莫那魯道負險頑抗,但勢孤力窮而失敗自殺。事至十二月初結束,計五十多天。臺灣光復後,政府立碑供人追思憑弔。
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民國十一年四月,改名為「台北市壽尋常小學校」。3. 民國三十二年班級數增至三十三班,從建校至光復前,計有八位校長主持本校。4.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陳代理清諒校長接收本校,致力遣送日人子弟返國。5. 民國三十五年二月,正式改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學校」,派周校長有進為本校首任校長。6. 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實施國民義務教育,改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小學」。7.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奉教育部指定為自然課程實驗及健康教育示範與指...
泱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朦朧不明的樣子。《文選.謝朓.京路夜發詩》:「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