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松山區民生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口,左轉舊宗路二段,右轉民權東路六段,左轉堤頂大道一段,上麥帥二橋,從健康路下橋,直行健康路,右轉光復北路,左轉延壽街(光復北路230巷),即到達校門口。3.公車資訊:公教住宅站(0東、12、225、262、262(區間)、518、521、612、63、652、672、905、 905(副)、棕1) 參考資料台北市松山區民生國小
汀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大陸地區福建省西部,舊為府,府治設長汀縣。唐時設置,明代改為「汀州府」。今彰化市光復路及淡水鎮學府路有汀州會館,為汀籍人士來臺後的聯誼場所。也作「汀洲」。
斷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斷絕。[例]臺灣光復初期,民生凋弊,一般人常有斷糧之虞。
日治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指臺灣被日本統治的年代。清末甲午戰敗,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割讓臺灣給日本,民國二十六(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至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臺灣乃告光復。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期間,因抗拒日本殖民,亦有將這段時期解讀為日本占據臺灣。參見「日據時代」條。
沈石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中篇小說 1997年9月 臺北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出版《牧羊犬阿甲》 小說集 1997年10月 臺灣光復書局出版《豺狼擁抱》 小說集 1998年2月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當保姆的蟒蛇》 小說集 1998年7月 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鳥奴》 中篇小說 1998年12月 臺北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出版《沈石溪動物小說獲獎作品集》 小說集 1998年12月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金獅王動物小說叢書》 2001年9月 新蕾出版社(《紅奶羊》《獨狼》《獅王退位以後》《混血豺王》《大拼搏》《狗的天堂》《馬戲團的動物明星》《虎女金葉子》)責...
民生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口,左轉舊宗路二段,右轉民權東路六段,左轉堤頂大道一段,上麥帥二橋,從健康路下橋,直行健康路,右轉光復北路,左轉延壽街(光復北路230巷),即到達校門口。3.公車資訊:公教住宅站(0東、12、225、262、262(區間)、518、521、612、63、652、672、905、 905(副)、棕1) 參考資料台北市松山區民生國小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目張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希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
白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萩,本名何錦榮,臺灣省臺中市人,一九三七年生。受過日文教育,光復後學習國語。省立臺中商職高級部畢業,經營廣告美術設計公司。一九五二年開始接觸新詩,嘗試創作新詩及散文,發表於臺中《民聲日報‧副刊》。同年水彩畫參加中部美展獲特選。一九五四年發現《公論報》上的藍星週刊,開始大量詩創作及投稿。一九五五年,以〈羅盤〉一詩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與林泠同被譽為天才詩人。  白萩自述其創作歷程可簡單劃分四個階段:《蛾之死》是第一階段;《風的薔薇》是第二階段;《天空象徵》、《香頌》、《詩廣場》是第三階段;《觀測意象》是第四階段。在...
枕戈俟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平地山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光復後,因設置山地行政處,而以山地同胞稱呼原住民。當時規定在臺灣光復前原籍在平地行政區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直系血親尊親屬為山胞種族,並申請當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為平地山胞有案者,為「平地山胞」。民國八十三年(1994)國民大會修憲,將臺灣山胞稱為臺灣原住民,原「平地山胞」稱為「平地原住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