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齒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汪兆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3~1944)字精衛,廣東番禺人,留學日本。早歲入同盟會,致力革命。曾謀炸清室攝政王未成,被捕繫獄,辛亥光復後得釋。民國成立,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參政會議長。民國二十七年,對日抗戰期間,潛離重慶,至南京附敵,組織偽政府,為國人所不齒,抗戰勝利前病死。
華興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留日學生黃興與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因痛憤清廷的昏庸無能,起而成立的革命團體。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與興中會、光復會合組成中國革命同盟會。
清華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大學之一。民國十七年成立於北平的理工科大學。前身為民國前一年創設於北平清華園的清華學堂,是清政府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創辦的留美預備學校,民國十四年始設大學部。對日抗戰期間西遷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四十五年在臺復校,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復大學部。六十三年分設原子科學院、理學院和工學院,七十三年增設人文社會學院。現址位於新竹市光復路。
大通師範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年,光復會成員徐縞摬、陶成章在浙江紹興創辦,由秋瑾主持校務,後置國語、教育、倫理、圖畫、音樂等課程,特別重視軍事體育。當時培養不少革命人才,並且把這個學堂當作革命的掩護機關。一九○七年秋瑾在此起義失敗,學堂被滿清政府查封。
羅福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4~1914)字東亞,廣東鎮平人。生於印尼巴達維亞,曾在苗栗縣求學,在廣東加入同盟會,任廣州府學堂監督、新加坡華僑中學校長、巴達維亞中學校長。參與廣州三二九之役。民國以後,在臺灣組同盟會支部,遍設抗日組織,事洩被捕,以首謀叛逆罪名,被處絞刑。臺灣光復,政府於民國四十二年明令褒揚。
成功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位於臺灣東部沿海,海岸山脈東南側,隸屬臺東縣。原為阿美族聚落,稱為「麻嘮嘮」。日治時代在此建港,更名為「新港」;光復後為紀念鄭成功的開臺功勞,改名為「成功」。面積約一百四十三平方公里,鎮內的成功漁港為臺東縣最大的漁港,有花東海岸公路經過。
白米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白米煮成的飯。
交通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大學之一。前身為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創立於上海的南洋公學。當時開辦有關交通、電機、商船等部門的學科。民國十年,由交通部集合所屬上海、唐山、北平諸校,總稱為「交通大學」。四十七年在臺復校,在新竹市博愛街校址先行設立電子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復大學本科,並陸續增加系所。六十六年增闢光復校區。六十八年七月恢復校名為「國立交通大學」。現有工、理及管理三學院。
臺灣日日新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季在臺灣所發行的第一份報紙。由日本人創辦,但有漢文版,內容中對臺灣的生活情形,具有詳細的實地調查報告及記載。是臺灣史料的重要線索及佐證資料。臺灣光復後,由省政府接收,改名為「臺灣新生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