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角色取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深層社會觀點期(12~15歲):體認到社會上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經約定俗成後形成社會規範,全體共同遵守。公德心為一例。賽爾門─角色取替論與皮亞傑─認知發展論階段比較: 傅來福(Flavell)角色取替論─將角色取替能力的發展分四歷程存在期:瞭解他人對同樣事件有不同的意見。需要期:因需要而站在對方觀點,目的在滿足自身需求。推論期:利用實際情況來推斷對方的心理運作情形。應用期:利用實務經驗來解決問題。 影響社會認知發展的因素1.認知發展:形式運思期發展出的角色取替能力有助於社會認知的發展。2.同儕互動:從遊戲中的溝通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兄弟雖在家爭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同抵禦。典出《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後比喻內部不和睦。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七.誤獻.施允升》:「嘗有羅姓者,兄弟鬩牆,先生要之家,反覆勸譬,聲淚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建立開放學校氣氛、強化學校全力自主、活化學校組織結構,亦有助於發揮潛在課程的功效,值得教育界人士共同努力。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潛在課程英文關鍵字:hidden curriculum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60-161,臺北市: 高等教育。潛在課程在教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我該汲取哪些知識?","授課者之授課內容我了解了多少?"卻不曾關注到"我從這些知識當中獲得什麼?對我的態度,我的價值觀有何特別影響?"後者便是潛在課程所探討的方向,他主要是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為...
德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所獲得的種種資料。第四次調查的目的是要填答者參考上述資料之後,做最後的決定;最後調查的結果,要找出共同的看法或意見,以作為採用的依據。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懷術英文關鍵字:Delphi technique 參考資料呂彥億(2008)。以德懷術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443。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轉注字有兩類,一類是像形符號加注音符號而成的,另一類是由形聲字改換音符而成的。轉注字和形聲字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採用的也是標音的一形一聲的結構方式。梁東漢甚至大膽地指出所有轉注字都是形聲字,而形聲字不一定是轉注字。李孝定《漢字史話》亦雲:「轉注字也是表音文字,它本身原就是形聲字,不過是為了特殊目的,所造的一小撮形聲字而已。」 而文中所謂的「特殊目的」,即「古今音殊、和方言音殊,而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區別字」。向夏就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提出的兩類轉注字加以舉例。由像形字加注音符號而構成的轉注字如「𤈦」「火」二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如:「協議」、「協商」、「協調」。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參與者都能相互認識(介紹時可省略彼此的頭銜)2. 主持人應先界定討論過程中出現的術語,使參與者有共同知識基礎3. 以開放的方式,由輕鬆簡單的話題開始;緊接著,導入較為困難的問題,當大家都感到比較自在之後,再進一步詢問有關個人意見4. 在大家都充分討論後,主持人必須綜合參與者的意見與看法 三、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分析與詮釋階段1. 焦點團體的資料分析與詮釋,必須從參與團體成員的觀點出發,深入瞭解團體成員對議題的看法與意見2. 資料分析不能剔除脈絡情境的內涵,必須將團體情境中的社會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