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僧多粥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釋義2 二、出處3 三、例句4 四、相似相反詞4.1 四、1相似詞4.2 四、2相反詞 一、釋義由多人分取不足額的差事或利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在一間大寺廟裡忽然有成千的僧侶正要進寺廟吃齋拜佛,後來伙頭僧因為錯估了人數加之前化緣和其他寺廟的僧侶競爭所以得來的米也不購,所以造成外來大部分僧侶不高興轉而還俗當普通人去努力種田。比喻同一樣的職業人數太多,供不應求 ,造成市場飽和...自然能要這樣的職業的公司自然少了很多。 二、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二回:“師爺的席面是看得見...
拼圖法第二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由艾洛森(Elliot Aronson)所發展,適用於社會、文學或教具概念性之學科領域。在拼圖法第二代中,將學生分派到異質小組中,並分配每人一小單元或一章節進行研究,而後提供一"專家單",不同小組中研究相同主題者,再組成一個專家小組討論共同主題,經討論後,每個專家回到原小組中介紹自己研究所得。最後的小考,內容涵蓋各主題,故每個專家都有責任指導小組同學精熟學習內容,依據小考得分再匯整成小組得分。拼圖法第二代是由原始拼圖法結合其他小組學習方法所發展出來的,其主要差別在於拼圖法中每位專家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調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配。如:「攤派」、「輪派」。《紅樓夢》第四三回:「老祖宗只把他姐兒兩個交給兩位太太,一位占一個,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
文化資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tial)由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Felix Bourdie)所提出,他認為人類為了維護或是提升本身在一個社會中的地位,必須努力累積和佔據各種資本,其中一樣就是文化資本。文化資本的概念突破經濟、社會資本的既有觀念,引導後人重視社會制度中的文化資產擁有與分配的重要性。目錄1 何謂文化資本?1.1 文化資本如何形成1.2 文化資本分類1.3 參考文獻 何謂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是一種已被廣為接受的社會學概念.係指個人具備知識、觀念、行為等文化資源的多寡,因為這些資產的多寡會影響個人的...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於書房寫作,命僕人取走外衣,無外衣蔽體,不得外出,只好留室內潛心著作。都是刺激控制法的妙用。增強的分配方式增強的分配方式有「連續增強」與「間歇增強」之分。「間歇增強」又分為「比率分配」與「時距分配」,各有「固定」與「變動」二類。固定的「比率分...
社會階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在近代仍以衝突論及功能論之影響最大,茲分述如下(引自李文仁,2006):一、衝突論  權力和利益的分配結果常使社會形成階層化,這是衝突論最廣為人知的敘述。其中,衝突論主張個人社會階層的高低常受到不同的社經背景、文化資本的優劣、對個人不利的相對剝奪、不平等的階層意識…等的影響,致使個人才能或勤奮程度無法獲得成就彰顯,甚至透過社會階層化,不平等的權力和利益爭奪從中得到合法化,因為權力和利益是社會中的稀有資產,能夠擁有者便具備位居社會高階層的機會,一旦有了高、低階層的區隔,社會便至少有了二種階層,一個是具備較高權力和優勢的領...
平分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分秋色」,典源作「平分四時」,意思是一年被平均分成春夏秋冬四時。※#語或本戰國楚.宋玉〈九辯〉。「平分秋色」指中秋時分。亦用於指平均分配好處。亦用於形容二者一樣出色,分不出高下。
合作學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之學習方法,進行方式係依照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異質小組中,教師經由各種途徑鼓勵小組成員間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並同時達成團體目標。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不只對自己之學習負責,更要對其他學生之學習擔任共同之責任。合作學習之理由有以下二種:1.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之合作能力,包含合作之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而合作正是社會所迫切需要的;2.合作學習可促進全體學生學業上的學習成效,進而培養健康之心理,導正當前教育之缺失。目錄1 教學原理2 教學過程3 模...
權變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任務的結構;3.領導者職權的大小。(三)就「領導效能」來說,依費德勒的看法,認為係團體完成其主要分配工作的成功程度。雖然,成員士氣和工作滿足對領導結果的衡量是有用且適宜的,但是,仍以「工作績效」為最主要衡量領導效能的指標。基本上,領導效能之認定,採多元標準為多,且強調沒有一種最佳的領導方式可適用於所有的情境中,亦即沒有一種最好的領導方式是可在所有領導情境中皆適用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權變領導理論英文關鍵字:contingency theory of leadership 參考資料吳清基著。教育與行政,1996年初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