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滄海桑田」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葛洪《神仙傳》(據《初學記.卷六.地部.海》引)麻姑1>謂王方平2>曰:「自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3>到蓬萊,水乃淺於往者略半也,豈復將為陵陸乎!」方平乃曰:「東海行,復揚塵耳。」 〔注解〕 (1) 麻姑︰傳說中的仙女。姓黎字瓊仙,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西)人,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宋徽宗政和中,封為真人。 (2) 王方平:王遠,字方平,東漢東海湖(今江蘇省灌雲縣)人,生卒年不詳。官至中散大夫,後棄官入山習道。桓帝時徵召不就,郡國強載至京師,閉口不言,題字於宮門,所寫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復現。後放還鄉,居太守陳耽家。相傳一夕之間蟬蛻而去。 ...
不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時刻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是加完後的進位關係,舉例而言,當一小時40分加上三小時50分時,其對位加法後的結果為四小時90分,初學者會以此作為最終答案,但在實務中並不會有人依此來表示時間,因此需進行特別的進位關係,即將90扣除60後,其小時數則加一,最後結果則為五小時30分。而在日與時的計算上,其進位為每24小時則進位一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先標示時間之間的關係,在進位上才不易出錯,舉例而言1日等於24小時,1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註1) 時刻減法在進行時刻減法時,最需注意的也是借位的問題,學生容易以基本的數學方式,利用100去扣...
一筆三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一波三折」。見「一波三折」條。01.宋.無名氏《宣和畫譜.卷一七.草書五.唐希雅》:「(唐希雅)初學南唐偽主李煜金錯書,有一筆三過之法,雖若甚瘦,而風神有餘。」
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人臨摹或欣賞的書法拓印本。[例]初學書法的人,可從臨摹顏真卿、柳公權的法帖學起。
泛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浮淺不深入的談論。[例]這本書屬於戲劇泛論,適合初學者閱讀。
瞿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
驚風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於是迅風興濤,鉦鼓若雷;旌麾翳日,飛雲天迴。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1>,馳駭浪而赴質2>,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涇渭自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褦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明曉事理,不懂事。《土風錄.卷八.褦襶》:「徐堅《初學記》載魏程曉〈伏日〉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集韻》,褦襶,不曉事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