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制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造、制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兵無所不加,制作政令,施於後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湯武,卻全然不曾制作禮樂。」
若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喪考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舜典》記載了堯治理政事謹慎謙讓,通達事理;考察天時以制定百官職守,因此政治昭明,各邦國間和睦親切,人民也歡樂和諧。後來四方的諸侯長推薦舜的美德,經過堯一段時間的考察,舜都能把各種職務辦理得有條不紊,於是堯決定讓舜繼承帝位。就在舜攝政輔佐了堯二十八年時,堯逝世了,天下人民如同死去父母一樣的悲痛。有三年之久的時間,全國上下都斷絕了樂聲,瀰漫著哀淒的氣氛。「如喪考妣」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用來比喻悲痛至極。
為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遣官吏全力捉拿他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作法自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作自受。出現「作法自斃」的書證如:《聊齋志異.卷四.余德》:「余笑起,飛一巨觥;酒方引滿,蝶亦颺去。頃之,鼓又作,兩蝶飛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斃矣。』亦引二觥。」
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蕤賓之音3 性質4 夏至神5 與「夏至」有關的俗諺6 關鍵字7 參考文獻 概說陽曆約六月中旬後,夏天已然正式來到,此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歷經經年累月,長久的精密推算,制定了二十四節氣。而在夏至日一年中晝長夜短最明顯。 蕤賓之音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定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注》為準。 明代 擴大和完善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非常重視教育,並在劉基、宋濂等大臣的參與下,制定了一系列完善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中央以禮部作為全國教育管理機構,地方則在諸路設置學政等官掌管教育。明朝為照顧功勛舊臣,對這些人的子孫特別優待,他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直接進入學校學習。生源一般分為「舉監」、「貢監」、「蔭監」、「例監」四部分,前二者,多為地方選拔的優秀學生,後二者多為官員子弟或對朝廷有物資貢獻人的子孫。在國子監讀書的稱為監生。此外還有來自朝鮮和琉球的留學生也在國子監學習。 八股取士 由於科舉考試實行幾百...
黃石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起為美國畫家喬治‧凱特林(George Catlin)至西部旅行,返回後在1832年出書鼓吹政府應制定保護政策,保存這原始自然景觀,使之成立為國家公園。之後由國會議員推動,藉由媒體輿論及保育人士的大力支援,終於在1872年設立為國家公園,明訂其為人民共享之公園,可發揮地質地形、動植物生態及美學欣賞上的價值,但在其範圍內禁止一切私人開發活動。這座國家公園能順利成立,與當時美國領土廣大,公園不多,又不危害任何工商業利益,也未花任何經費有關。爾後此種由少數成員推動,藉由媒體及保育人士大力支援協助而得以成立國家公園的方式,便稱...
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制定法則。《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NCT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開各種研討會或公聽會、公開電腦網站討論等各種方法或管道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最後彙整全國各界的共識,制定了「數學教育標準」,對學校數學科的課程、教學與評量的影響相當大。 出版著作1.1989年頒布《課程標準》是學校數學教育的一個里程碑,沒有任何文件對學校數學課程或其他課程設置有這麼深遠的影響。2.1991年出版《數學教學的專業標準》( Professional stan - 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簡稱《專業標準》)。這個出版物清楚地描述了數學教學的全貌,而且發揚了《課程標準》中良...
盡美盡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盡善盡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盡善盡美」一語原見於孔子對古代樂曲的評論。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認為上古時虞舜時所制定的〈韶〉樂「盡美」又「盡善」,周武王時所制定的〈武〉樂則「盡美」不「盡善」。意思是說:〈韶〉樂的音調極為優美,內容又能感動人心;〈武〉樂雖然音調旋律亦佳,但在意境上卻略遜一籌。孔子會有這樣的看法,其實與他的政治主張有關,虞舜時代的平和較近於孔子所嚮往的仁義之境,周武王雖亦為明主,但畢竟是以武力推翻紂王而取得政權,此則違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間接影響孔子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故孔子說的「盡美」和「盡善」,原來是指音樂的形式優美,內容完善,後來「盡善盡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
定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制定一遵循標準。《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