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1.64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自非元惡大憝,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復之勢。」
山海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永恆不變。後世多用在男女感情約定上。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自非元惡大憝,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復之勢。」
灌口二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1)秦蜀郡守李冰之子二郎,手持三尖兩刃刀,擒龍於新津縣童子堰,並鎖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四川灌縣玉壘山有二王廟祀奉。也稱為「二郎神」。(2)隋朝嘉陽太守斬郡左河內惡蛟,後蜀人於水漲見之,立廟灌江口。宋時曾顯靈而受封。也稱為「二郎神」。(3)臨江灌口二郎神楊戩。為玉皇大帝御妹之子,曾斧劈桃山。也稱為「二郎神」。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稱「衛鞅」。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
封妻廕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稱人貴顯之語。表示妻子因丈夫受封典,兒子因父親受護襲位。《孤本元明雜劇.哭存孝.第二折》:「你孩兒多虧了阿媽抬舉成人,封妻廕子。」也作「蔭子封妻」。
禍首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晉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的制度,因子孫或丈夫受封做官而獲得的第二次封典。《紅樓夢》第一六回:「寶玉心中悵然如有所失,雖聞得元春晉封之事亦未解得愁悶。」
河盟山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永恆不變。後世多用在男女感情約定上。
隨機制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末,輔佐高祖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後,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後廟號太宗。 (4) 世充:王世充(?∼西元621),字行滿,隋新豐人。隋末廢皇泰主,自即帝位,建國號鄭,後以洛陽城降唐。唐徙王世充於蜀地。臨行時為仇人所殺。 (5) 日踧月迫:一天一天的逼近。踧,音ㄘㄨˋ,同「蹙」,逼迫、逼近。 (6) 懸首:殺人而懸掛其首級以示眾。 (7) 面縛:面向前而雙手反綁在背後。 (8) 翹足可待:舉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