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5.21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壤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生成是由母質在某一氣候、生物、地形下,積年累月不斷風化而成的土體。因此,土壤的生成是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及時間的函數。
土壤絮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經由化學或物理方法使土壤中各種膠結粒質分散,這些分散物質(一般均為膠體)懸浮於介質中。土壤中鈉離子含量過高,常會引起土壤絮散作用,導致土壤構造崩散,無法形成團粒構造及土壤物理性變劣。
土壤淨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通過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使進入其中的污染物濃度及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土壤淨化功能受下列因素影響:稀釋、擴散、淋洗、沈降等物理過程;凝聚、吸附、氧化、還原等化學過程;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轉化及生物固定作用;植物根系的吸收、轉化、分解、合成作用及動物的攝取與吸收作用等。
土壤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之各種物理性質、力學性質及工程特性,均採用儀器遵循一定的(標準)方法加以測定,稱為土壤試驗。土壤之物理性質,包括比重、密度、含水量、各種指數性質;土壤之力學性質,包括強度、彈性、壓密性等;土壤之工程特性包括夯實特性、壓縮性、透水性等。
  土壤之種類、產狀、及特性,常有地域性。美國常見之土,台灣未必有之,反之亦然;類別相同之土壤,兩地也大有差異。因此,土壤試驗成為了解土壤各種性質必需的工作。
土壤塑性與塑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隨著含水量的增加,顯現其塑性,當承受一定的壓力時雖改變外形,仍不至於破裂。在低含水量時,土壤因土塊常呈堅硬狀態,隨著含水量增加,使水分子附著於土粒表面,乃至於使土壤呈現塑性。沙土的塑性最小。其塑性的最少含水量,即為其塑限。
  係指物體受外力之影響繼續變形,當停止施力時即停止變形,而有維持已被改變之形狀的能力。對土壤而言,是粘土和水形成一種物體之特有性質。當施以壓力於其上,可形成任何所希求的形象,當所施之壓力撤出後,仍維持變形後之形狀,此在水分失去後,其變形後之形狀仍維持不變。所以塑性為一種應力(stress)與一種變形(Deformation)之合力影響。
土壤鹽基飽和百分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交換性鉀、鈉、鈣、鎂陽離子之總和,佔土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之百分率。
土壤汙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受外來化學物質的侵入,使土壤變質,失去種植的能力。汙染來源有工業、都市廢水、農業、水肥、重金屬汙染等。
土壤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存在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體,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包括以植物為食料的小哺乳動物嚙齒類、昆蟲、蚯蚓、肉食性的鼴鼠、蜘蛛等,還有微形的線蟲,原生蟲類;植物包括高等植物的根系和藻類;以及真菌、細菌等。土壤生物對土壤性質有重大影響,也影響土壤對污染物的淨化功能。它們的作用是嚼細、分解動植物殘體,使之不斷分解;翻動、攪拌土壤礦物質和有機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土壤生物對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有一定涵容限度,超過這一限度便會削弱甚至危及它們的生命活動和生存,因此也就降低或破壞土壤的淨化功能。
土壤背景值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土壤背景值在不同區域的分佈、變化及變化原因的地圖。土壤背景值圖的表示方法一般多採用分級統計圖、元素背景含量圖或樣點含量分級圖表示。依工作區域的自然條件而選擇應用。具有概括性、綜合性及形象性的優點。土壤背景值圖的製作必須標誌不同的比例尺,例如較早的有1968年威伯(Webb)等製作的1:250,000的英格蘭和威爾斯土壤中多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勘測圖及1978年布萊得霍(Bardly)等製作的英國威爾斯龐布雷克群西北路土壤中12種元素含量分佈圖等。
土壤有機污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有機化合物所引起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農藥、碳氫化合物、多氯聯苯及多環芳香羥化合物等,其中農藥以有機氯農藥如DDT、BHC,2,4,5-T等在土壤中危害性及殘留性最大,其次為有機磷農藥,再其次為氨基甲酸鹽類農藥。一般而言,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可以在生物性及非生物性作用下被分解或轉化為不同中間產物,減低其毒性,最終變成簡單的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水及其他物質而消失。土壤有機污染若無法去除,會造成生物累積中毒之現象,如DDT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即為顯著的例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