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壤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分類係將土壤發育時,舉凡影響土壤發育之因子,如時間、母質、地質、生物及氣候等因子加以考量,並將其性質及形態上加以分類。由於土壤的系統分類方法發展較遲,最早係由俄國科學家於1879年提出,但世界各國尚無一致標準,直到1960年,美國發表土壤分類的第七次方案,才逐漸為各方所採用。美國新的土壤分類共分為七級: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族、土系、土型。其命名有一定方式,主要係利用拉丁文字及希臘文字的語根,再配以適當的語前、語尾造字。高級綱目乃以一般特性為依據,低級綱目則以特定性質之較詳細差異為依據,主要討論土壤體之系統排列。
|
土壤改良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當處理或發酵之污泥或固體廢棄物之資源性用途之一,可用於改良土壤之性質或增加肥力。例如污泥餅 (sludge Cake)經堆肥化(composting)處理形成之污泥堆肥,或污泥餅經370℃左右之高溫處理後,揮發性物質逸失後亦可當土壤改良劑;施用範圍包括公園、校園、公路、邊坡、高爾夫球場及垃圾掩埋場覆土。當土壤改良劑使用之污泥或固體廢棄物須考慮砷、鎘、汞、鉛、有機磷、鉻、鋅、銅、鎳、PCB等有害物質之含量;另需考慮施用過量對農作物產量與品質所造成之不良影響。
|
土壤保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用土地利用及管理方法,防止土壤受人為或自然因素的沖蝕,以維持土壤的天然功能。
|
土壤添加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改良農田或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而施用到土壤的物質。土壤添加物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普通無機肥料(如磷酸鹽、硝酸鹽等)、礦物質(如沸石、蛭石、石灰及石膏等),有機物質(如禽畜堆廄肥、綠肥、污泥、農用微生物菌劑等)。施用上述土壤添加物雖可改善土壤肥力,但須注意合理施用,以免因長期過度施用而導致土壤污染。
|
土壤侵蝕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侵蝕量的度量方法。其公式為:A=R.K.L.S.C.P,一般用Ton/km2表示。土壤侵蝕量可用土壤流失方程式求得如上式,式中,A為土壤流失量;K為土壤可蝕性因子;L為地面長度因子;S為地面坡度因子;C為作物經營因子;P為土壤保護措施因子。土壤侵蝕量也可根據流中河流輸沙量,按適當的泥沙輸移比計算求得。
|
土壤緩衝物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粘粒、有機物及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這些物質能抵抗土壤酸鹼度(pH)的顯著改變。由於粘粒及有機物本身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其對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交換能力(鹽基陽離子)能與土壤溶液中的氫離子互相置換,因而能抵抗pH的急速改變,而表現其緩衝現象。此外,土壤中的碳酸鹽與磷酸鹽(一般以碳酸鈣與磷酸鈣存在)亦能中和土壤溶液中的氫離子,使土壤pH改變不致過分激烈,因此亦具有緩衝能力。
|
土壤沖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風力或水力等作用,使地表土壤分離移動。
|
土壤化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為研究土壤之固體、液體與氣體之化學成分,性質及其在土壤化育過程中所進行之各種變化。土壤的化學性質提供了土壤肥力評估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各項化學特性的瞭解。例如對土壤的酸鹼性、陽離子交換能量、各種可溶性鹽基含量等的瞭解,有助於瞭解土壤的化學性質對農業的影響,從而協助農業開發或土地利用的方向。
|
土壤絮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經由化學或物理方法使土壤中各種膠結粒質分散,這些分散物質(一般均為膠體)懸浮於介質中。土壤中鈉離子含量過高,常會引起土壤絮散作用,導致土壤構造崩散,無法形成團粒構造及土壤物理性變劣。
|
土壤鹽基飽和百分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交換性鉀、鈉、鈣、鎂陽離子之總和,佔土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之百分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