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0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壤孔隙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因係多孔介質的一種,因此不管土壤之組成如何,均有孔隙存在。土壤孔隙率之定義為:
  n=Vv/Vt
  上式中,n為土壤孔隙率;Vv為土壤孔隙所佔之體積;Vt為土壤之總體積。
  土壤普通由土壤顆粒、水與空氣所組成。土壤之孔隙率愈小,則土壤愈密實;反之,土壤之孔隙率愈大,則土壤愈鬆。在飽和狀態的土壤,所有孔隙全由水佔滿。而在非飽和狀態,孔隙則由水與空氣佔有。
土壤剖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地表到底岩之間的土壤係成層狀排列,這些層狀排列的土壤稱為土層(horizon)。各土層的質地、顏色及其結持度(consistency)均不相同。這些土層的排列稱為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基本而言,土壤剖面又可分為三部分:(1)A層(A horizon)和B層(B horizon),係代表真正的土壤,又名為土體(solum);(2)C層,是底土層(subsoil),係風化的母岩層;(3)D層,為母岩層(parent bed rock),即是尚未風化的底部岩層。
  在潮溼地區,A層通常又分為A1和A2兩個副層。Al層是土壤的最上層,因為富含有機質,所...
土壤顆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依其粒徑大小不同而分為若干等級,同一粒徑大小的土粒其組成及性質類似。不同土粒等級,其保水、保肥及吸附、固定有害金屬元素等污染物的能力各異。土壤顆粒的分級仿國際土壤學會之標準共分石礫、粗砂、細砂、坋粒及粘粒五級;美國農部標準共分石礫、極粗砂、粗砂、中砂、細砂、極細砂、坋粒及粘粒八級。
土壤礦物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的無機礦物總稱。一般佔土壤固體部分重量的95%左右,是構成土壤的基本物質。它來自各種岩石風化後所形成的母質,故其組成及性質決定於岩石與母質的種類與性質。主要礦物有長石類、雲母類、石英、層狀矽酸鹽類、方解石、橄欖石、磷灰石、石膏、鐵氧化鋁物及無定形礦物等。土壤礦物質不但直接影響土壤物理性及化學性,而且為植物養分(氮除外)的主要來源,其種類與組成不同,影響土壤肥力及提供植物所需養分之多寡非常大。
土壤孔隙度 (或土壤孔隙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孔隙度(用f表示)是土壤中相對孔隙容積的一種指標。其定義為土壤孔隙容積(用Vf表示)與土壤總容積(用Vt表示)之比,用公式表示,即f=Vf/Vt=(Va+Vw)/(Vs+Va+Vw)
  土壤孔隙度之值通常在0.3-0.6(即30%-60%)之間。雖然單一粗質地的土壤平均孔隙直徑要比細質地土壤孔隙大,但是粗質地的土壤孔隙度卻比細質地的土壤小。在黏土中,土壤的孔隙度會隨著其膨脹、收縮、團聚、分散、壓密、和碎裂而有很大差異。
土壤沖蝕(或土壤侵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指地表土壤受到自然力(包括風、水和冰等)作用,自一地搬運到另一地方的現象。因為土壤除了風化的岩層以外,還包括有機質及各種養分,所以廣義的土壤侵蝕也應該包括土壤中養分的流失現象。
  土壤沖蝕是一種自然現象,地球自有陸地以來,土壤侵蝕現象就一直存在。不過大自然也一直在風化岩石,使之變成土壤。基本而言,自然界形成土壤的速率是能夠供應流失的土壤。據估計,在最佳自然條件下,每300~1000年間,地表可生成2.5公分厚的土壤
  土壤沖蝕若是純粹由自然因素而引起者,稱為自然沖蝕,若是因人類行為而造成者,稱為加速沖蝕。根據土壤沖蝕的程度,大致又有層狀沖蝕、紋溝沖蝕,坑溝沖蝕和...
土壤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肥力係指土壤原藏肥力,能供給植物生長所需之適量及適當比例的營養物質之謂。
  一般指土壤供給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和營養元素的能力。土壤肥力的概念包括基本肥力和有效肥力。基本肥力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是土壤有機質、礦物質的質量和數量、土壤結構、土體構造和土壤膠體性能等基本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的綜合表現。它們對土壤中水分、營養元素、空氣、熱量和微生物活動等肥力因素起調節作用,因而深刻地影響著作物適種範圍,發苗情況、品質和產量等生產性能。土壤基本肥力是土壤的自然形成過程和人類生產勞動長期影響的結果。土壤有效肥力是指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土壤所能提供的水分、養分、熱能、空氣等生活因素...
土壤細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細微的事物,也能發生重大的作用。語本《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土壤污染預防與整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止土壤遭受污染與對已遭受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以預防為本,整治為標。預防的重點應採取對各種污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及總量管制;並對農工業排放水進行長期監測,使之符合排放標準;農業方面應合理施肥、用藥,注意避免污染地下水,若利用工業或都市污水灌溉,必須先行淨化處理,推廣病蟲害之生物防治技術。例如重金屬污染土壤可採用客土、排土、翻土或使用化學改良法,使土壤重金屬活性降低而達到整治目的。
土壤重金屬污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重金屬引起的土壤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包括汞、砷、鋅、銅、鉛、鎳、鉻及鎘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主要來自農藥、廢水、污泥及大氣沈降等。過量重金屬會引起植物生理功能與營養失調、產量銳減,亦會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養分循環。若土壤重金屬污染進入地下水或生物食物鏈,可能造成水質污染及生物累積,危害人畜健康甚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