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8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群策群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史.卷一四五.廣孝等列傳》:「贊曰:『……意者天之所興,群策群力,應時並濟。諸人之得為功臣首也,可不謂厚幸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凌辱、欺負。唐.合〈寄王度居士〉詩:「天公與貧病,時輩復輕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公子倚勢欺人,無所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里內藍文,松岡達圖,遠足文化,2010,頁100。註2:動物百科,啟久主編,漢宇國際文化,2008,頁87。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8%9B%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尋求。如:「尋幽探勝」、「探路」、「鑽探」。唐.合〈莊居野行〉:「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打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審察、端相。《紅樓夢》第六回:「眾人打量了他一會,便問是那裡來的。」《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二人便抬高眼睛,把文通打量了半天,趁勢同他勾搭著說話。」也作「打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隙、隙縫。如:「石罅」、「巖罅」。唐.合〈寄楊茂卿校書〉詩:「黃河凍欲合,船入冰罅行。」清.王士禎〈蝶戀花.涼夜沉沉花漏凍〉詞:「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傳達言語、書信、心意等。今多指透過郵遞傳送。如:「寄信」、「寄郵包」、「寄語白雲」。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元.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曲:「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注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釋文句的意義。《隋書.卷七六.文學傳.潘徽傳》:「總會舊轍,創立新意,聲別相從,即隨注釋。」宋.寬《西溪叢語.卷下》:「陶潛讀山海經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誤,各為注釋之。」
一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只具一味的菜餚。《晉書.卷一一六.萇載記》:「散後宮文綺珍寶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只一味也不好下酒,況列位在此,無有我不破鈔,反吃白食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