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瞋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注解〕 (1) 秦:西元前248∼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無道:不行正道。 (3)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就用來泛稱國家。 (4) 罷:音ㄆ|ˊ,通「疲」,勞乏、困倦。〔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
暴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通「征」,討伐。 (3)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
金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建國前3 建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概況金朝,建國於1115年,1234年亡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 建國前女真人活...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 〔注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吳:國名。周代太王長子泰伯受封於吳地,在今江蘇省吳錫縣。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3)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齊:國名。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5) 趙:國名。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為秦...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通之罪。 〔注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鹿:比喻帝位、政權。 (3) 逐:競爭、爭取。 (4) 高材疾足者:才能高,行動快的人。
鶴處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洛: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東控中原,西據崤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建都於此。 (3) 或:有人。 (4) 稠人:眾人。 (5) 昂昂然:高傲出群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九.忠義列傳.嵇紹》
南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420~589)東晉以後,漢族先後於長江以南建立了宋、齊、梁、陳四朝,均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後為隋文帝所滅。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據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正君臣之義。 〔注解〕 (1) 蜀虜:指公孫述。公孫述,字子陽,東漢茂陵人。王莽時自立為蜀王,建都成都,遂又稱天子,盡有益州地,甲兵數十萬,後被東漢大將吳漢所敗,被刺死。虜,對敵人輕蔑的稱呼。 (2) 隴:今甘肅省的簡稱。古稱「隴西」,或簡稱「隴」,因地有隴山而得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岑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