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邪就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背邪向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01.《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應劭《漢官》:「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源) 
萯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漢時的宮殿名。《漢書.卷八.宣帝紀》:「冬十二月,行幸萯陽宮屬玉觀。」漢.應劭.注:「宮在鄠,秦文王所起。」
荼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指神荼和鬱壘。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八.祀典》:「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後世傳為門神。
隨聲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別人說什麼,跟著他說,不考究真相,可見原本「隨聲」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應劭的《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乎!」
疻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遭毆傷,皮膚表面所呈青黑色腫脹的創痕。《漢書.卷八三.薛宣傳》「惡不直也」句下漢.應劭.注:「以杖手毆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青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蓄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存火種,以備引燃之用。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九.怪神》:「兒婢皆在田中,狗助蓄火,幸可不煩鄰里。」
烏鵲成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牛郎和織女分居天河兩岸,每年七夕烏鵲飛集天河,相連成橋,使牛郎、織女渡河相會。見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陰教》。後以烏鵲成橋比喻男女結合或夫妻團聚。宋.張孝祥〈雨中花慢.一葉凌波〉詞:「猶自待,青鸞傳信,烏鵲成橋。」
貪而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群,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哮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吼的老虎。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宋均令虎渡江》:「詩美南仲,闞如哮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