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68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基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健全教育體制,特制定本法。第 2 條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第 3 條教育之實施,應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以人文精神及科學方法,尊重人性價值,致力開發個人潛能,培養群性,協助個人追求自我實現。第 4 條...
汗馬之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轉輪聖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神話中的聖王。因手持輪寶而得名,輪分金、銀、銅、鐵四種。持金輪寶的稱金輪王,統領四大洲;持銀輪寶的稱銀輪王,統領東、西、南三洲;持銅輪寶的稱銅輪王,領有東、南二洲;持鐵輪寶的稱鐵輪王,領有南閻浮提洲。並都擁有七寶,以正法治天下。經律異相.卷二十四:「轉輪聖王成就七寶,有四神德: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也稱為「飛行皇帝」、「輪王」、「轉輪王」。
汗馬功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杯蛇弓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衰弱。羸,音ㄌㄟˊ。 (9) 赤弩:紅色的弓。弩,音ㄋㄨˇ。 (10) 攻治萬端:用盡各種方法治病。 (11) 愈:通「癒」,痊癒。 (12) 闚視:探望。闚,音ㄎㄨㄟ。通「窺」。 (13) 還:返回。 (14) 聽事:古代官府治理政務之所在。聽,通「廳」。 (15) 顧:回頭。 (16) 鈴下:漢代縣級屬吏,職掌內容不詳。 (17) 夷懌:平和喜悅。懌,音|ˋ。 (18) 瘳:音ㄔㄡ,病癒。〔參考資料〕 《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
夜以接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至樂》。 (2) 禹:夏代開國君主。顓頊之孫,鯀之子,姓姒,號禹,生卒年不詳。虞舜時因用疏導法治平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人民奉他的兒子啟為君,開君主世襲之制。 (3) 惡旨酒:厭惡美酒。惡,音ㄨˋ。 (4)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討伐,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5) 執中:持守中正之道。 (6) 立賢無方:任用賢才沒有固定的常法。方,常也。 (7)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
夫妻財產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書目註1:蔡佩芬,《法學緒論》,台北:元照,2011年10月四版,頁230-232。註2:司法院法治教育網,辦理夫妻財產制契約登記須知,http://www.judicial.gov.tw/ByLaw/law_ch_protect2.jsp。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夫妻財產制
烏合之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烏合之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桓公成為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著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互相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因為沒有交心,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人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國家興衰治亂的關鍵在於統治者的賢能與否,而不在於法律的一種主張。相對於法治而言。如:「講求民主與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現代國家政治的發展趨勢。」
披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