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摸盲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以手巾把眼睛蒙住,摸索尋找同伴的遊戲。如:「小孩子最喜歡玩摸盲盲的遊戲了。」也稱為「捉迷藏」。
|
復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盲是指大陸地區參加掃盲學習,達到掃盲標準或受過初等教育的人,由於未繼續學習或缺乏使用文字機會,又成為文盲、半文盲的現象。達到掃盲標準的人,必須繼續學習,並經常應用,才能鞏固掃盲成果和防止復盲。
經過掃盲達到識字標準,日後由於疏於應用而又回復文盲的狀態,稱為復盲,復盲的人口比例,則稱為復盲率。 |
盲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計畫、目的,只憑蠻勁做事。如:「他盲幹一場,把事搞砸了。」
|
[盲人月刊](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月刊]是大陸地區以盲人讀者為對象、採用盲文點字出版的一種定期刊物。一九五四年由中國盲人福利會創辦於北京。一九八八年改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月刊]開設的專欄有:思想漫談,盲人生活,盲人之友,工作經驗,以及精神文明等,並刊登盲人教育文章。在活躍盲人的精神生活、交換各種訊息及統一與推廣中國新盲文等方面發生積極作用。
|
雪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因陽光經雪地表面強烈的反射,長時間刺激眼晴所引起的視力障礙。病狀有雙眼紅痛、流淚、視力模糊,嚴重時會導致失明。故在雪地活動,應戴有色眼鏡加以預防。
|
掃盲專職教師(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掃盲專職教師亦稱掃盲專職幹部,是大陸地區工礦、企事業和鄉鎮等基層單位設置的負責掃盲工作的教學和組織管理的專職人員。
掃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大陸地區歷來實行「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來做。掃盲教師則實行「以民教民,能者為師」,「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職兼職相結合」,即配備少量的專職教師,組織大量的兼職「群眾」教師。 在工礦、企事業職工業餘學校和鄉鎮農民業餘學校,都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掃盲專職教師;他們除直接擔任教課任務外,並負責所在地區和單位兼職(群眾、民師)教師的教學業務輔導和學員的組織管理工作。 掃盲專職教師的配備,在農村,一般每鄉... |
〔中國盲童文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盲童文學〕是大陸地區專為十五歲以下盲童少年創辦的一種盲文文學讀物,月刊。創刊於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由中國盲人協會主辦。免費贈送給盲童學校學生閱讀。其辦刊宗旨是:通過文學作品陶冶盲童少年的心靈,豐富他們的生活,並給他們以溫暖、希望、自信和快樂。
|
盲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風、疾風。《禮記.月令》:「盲風至,鴻鴈來。」
|
盲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北京市盲童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市盲童學校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盲童學校,其前身即瞽叟通文館,為蘇格蘭長老會牧師穆恩(William Moon)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在北京東城甘雨胡同所創。穆恩牧師創辦此館的目的是招收社會盲童學習文化和勞動技能,傳播宗教。該館按照布雷爾(Louis Braille)盲字符號編成四百零八個漢語拼音符號,從而創立了中國盲字數字符號「瞽手通文」(亦稱「康熙盲字」)。民國九年(1920)瞽叟通文館成立董事會,之後遷往北京西郊八里莊,改名為啟明瞽目院。抗日戰爭期間一度停辦,後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復校。一九五四年改稱北京市盲童學校。又於一九八七年更名為北京市盲人學校,除設有小學、初中班外,還...
|
![]()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