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4 ms
共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坦誠相待,忠貞不二。唐.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則宰物者雖朝許之以論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其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也作「披瀝肝膽」。
|
禮有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禮尚往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
把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握住手臂,表示親密或信任。《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相待甚厚,臨別把臂言誓。」《文選.劉竣.廣絕交論》:「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羊舌下泣之仁,寧慕郈成分宅之德。」
|
不速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就是下卦的三個陽爻。雖然上六處於極艱難的境況,但是不斷有陽氣從下挺進,不召自來,只要不去排斥,恭敬相待,這些陽氣終將成為解除上六困境的助力,等到最後必然能獲得圓滿吉祥的結局。後來從這裡摘出「不速之客」一語,泛指沒有邀請就自己來的客人。
|
東道之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主人的情誼。《文明小史》第一回:「送兩桌燕菜酒席過去,再派幾個人替他們招呼招呼,一來盡了我們的東道之情,二來店家弄壞了他的東西,他見我們地方官以禮相待,就是有點需索,便也不好十分需索。」
|
吐膽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出真心話,即真誠相待。《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承信求馮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馮公用手挽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街坊也卻不道您吐膽傾心說真實。」也作「傾心吐膽」。
|
墮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掉下眼淚。《三國演義》第三五回:「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設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墮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還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故此感嘆墮淚。」
|
體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遇,以禮相待。《戰國策.齊策三》:「淳于髡為齊使於荊,還反過薛,而孟嘗令人體貌而親郊迎之。」《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
|
珠沉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二首之二。
(2) 讓:譴責。
(3) 黃卷:書籍。古時為防書蠹,多用黃蘗染紙,因紙色黃,故稱為「黃卷」。
(4) 偶:和。
(5) 黜陟使:唐太宗時恢復對地方的監察制度,派卿、監巡察各州,有罷免或升擢地方官吏之權,稱為「黜陟使」。黜,音ㄔㄨˋ,貶斥。陟,音ㄓˋ,提升。〔參考資料〕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二首之二朔風獵獵慘寒沙,關月寥寥咽暮笳。放逐一心終去國,驅馳千里未還家。青蠅點...
|
一面如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見如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
![]() |
貓頭鷹博士